蒋跃飞:对电影《流浪地球2》的若干处“鸡蛋里挑骨头”


  春节期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正式登陆院线,引来好评如潮。1月29日上午,在春节档期的末尾,笔者受社会舆论的影响专程到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由于该电影的时间长达近3个小时,为了确保舒适地看完,我特意购买了VIP影厅,过后证明我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总的看,这部电影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加十分震撼的感觉,特别是在场景设计布置上不仅宏大、先进与魔幻,而且十分注重细节,找不到一点穿帮之处,甚至连小女孩图丫丫毛衣上的兔子图案都随着主人命运的转圜而出现微笑与难过的变化。我认为,这是我国科幻电影中迄今为止主题立意最好、制作水准最高的一部电影,甚至可以说在我国的科幻电影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地位。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从这块洁白的美玉中发现了若干处瑕疵,甚至是明显的硬伤,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来,求教于各位朋友,目的是促进我国科幻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鸡蛋里挑骨头”的角度看,这部科幻电影尽管已经挺优秀了,但是还是不免存在着若干令人不可理解的瑕疵与硬伤。

  第一,科幻故事应当立足于科学,不能有悖现有的科学常识。

  笔者坚定地认为,科幻故事绝不能脱离现有的基本科学常识,否则必然要落入荒诞的命运。科幻的基本特点是敢于大胆地设想,但是这种设想必须建立在既有的基本科学常识上,突破了现有科学常识,这样编出来的故事就不叫科学幻想,而是一种荒诞剧。具体到这部电影,要做到使地球在太空流浪,进而找到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就必须回答和解决这样两个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一是地球要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必须得具备不低于使地球产生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的外加能量,否则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尽管电影里用行星发动机这一创新的装置对此做了必要的铺垫,但是地球毕竟不是“诺亚方舟”,也不是专供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常识,地球一旦以第三宇宙速度挣脱太阳引力,则其上面的生命必将无法生存,如何设置确保人类长久生存的生命保证系统,这是该片无法回避的问题,遗憾的是电影故事对此并没有些许的交代。二是承载着全人类的地球,在人类的“劫持”下,逃离了太阳系,这次行动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有人说,没有目的地,在宇宙中流浪就是目的。笔者认为这样不行,因为这既不科学也有悖常理。在“行星发动机”的推动下,整个地球像一艘宇宙飞船一样承载着几十亿的人类离开了太阳系,成为了宇宙中一个在街头流浪的孤儿。现有的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宇宙中的天体大都是在某个体系中有规律地运行的,如果我们的地球不加入一个适合自己的新的体系之中,其命运必然是被更大的天体吞噬或被其他流浪行星撞毁。因此,加入到一个新的行星体系是必然的选择。这样地演绎故事才符合科学逻辑,否则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些问题不涉及,科学性的根基就不存在了,离开了科学也就只剩下幻想,人们也就只能当热闹看了,而离开了“上帝”的视角,创作者只顾自己去“流浪”,最终必然要落入荒诞的结局。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