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改革还是改制?要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
在头条上,我们看到有人动不动就把对现实有不满意见的人称为“反对改革”,却完全不分析其不满意见是针对的是何种情况,不分析到底是对实际的改革不满还是对实际的改制不满,这是毫无道理的。
什么是改革?
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什么叫改制?
那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是改革。而把国有企业或其它公有制企业私有化,从而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挖掉了共产党执政的墙脚,这不是改革,而是改制。
苏联也是搞改革的,但却在改革中灭亡了。为什么苏联在改革中会灭亡呢?
因为苏联人弄不清改革与改制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魂,但戈尔巴乔夫运用所谓的“新思维”取代了马克思主义;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根,但苏联人在改革时没有认识到原有的产权公有制模式是不能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因而始终没有把过渡时期的产权公有制模式转变为体现广大劳动者利益要求的劳权公有制模式,从而导致了公有制经济长期缺乏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列宁主义是苏联的立国之本,但是,从赫鲁晓夫开始,就无限放大斯大林的错误,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了列宁、斯大林建立的列宁主义这个立国之本,客观上地瓦解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信仰和凝聚力。自以为聪明的几个当政者,完全没有弄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完全不知道列宁主义对苏联存在的意义,完全不懂得社会主义发展的路线与纲领,把改制当作改革,从而在根本上丢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魂,否定列宁主义这个立国之本,偏离了社会主义体现广大劳动者利益要求这个轨道,这就必然会导致改革失败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苏联的解体和灭亡。
改革是一条走向兴旺之路,而改制是一条走向灭亡之路。
改革所需要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应该是会治病救人的良医,能够针对公有制经济的弊病,剖析其原因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使公有制经济表现出它应有的优越性和竞争优势。
而倡导私有化的专家、学者是扼杀公有制经济的刽子手,这种人所起的作用,就是让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崩溃,从而有意或无意地让中国走前苏联的道路,从而瓦解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使中国也走向四分五裂、动乱不断,成为帝国主义和西方列强任意摆布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当然,扼杀公有制经济的刽子手并非都是那些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还有一种人,叫做庸医。庸医杀人,这种现象古来就有。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些缺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人,那些缺乏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的人。他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特点一无所知,不能从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来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特征,缺少社会主义者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因而他们对原有公有制的弊病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区别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工作中又不能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论与制度模式,结果是必然会形成扼杀公有制经济的观念及做法。
我们的改革开放要走向兴旺,而不是走向灭亡,必须要严格区分改革与改制的界限,要严格区分所引用的理论是改革理论还是改制理论,要严格区分是经济改革需要的良医还是会毁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刽子手。
如何区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做法、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论和两种不同性质的人?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会1993年11月14日通过)提出了要“始终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明确提出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改革的成败得失是需要进行不断的检验的。而检验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有没有体现广大群众的利益要求,有没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改革是在十字路口的、具有极大风险的行动。我们必须知道改革行动所必须遵守的红绿灯,懂得绿灯行、红灯停的基本准则。
吸取苏联灭亡的教训,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丢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不能脱离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这个根,更不能离开毛泽东思想这个立国之本。
2023.3.25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