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跃飞:战争耗材——乌克兰的宿命、启示与抉择
在美国的导演下,俄乌战争已经打一年多了。关于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些评论中,专题研究乌克兰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甚至有人认为,乌克兰作为这场战争的耗材国家不值得一谈。其实,乌克兰本身作为认识这场战争性质与影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尽管其地位相对于欧美和俄罗斯来说显得很卑微,但现实的表现却是,欧洲和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争先恐后地与泽连斯基见面,积极主动地为乌克兰提供包括资金和武器装备等各种支援。可见,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西方国家对其的态度及泽连斯基趾高气扬的表现相比反差如此之大,这种情形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这样的一种奇葩现象本身就值得认真地研究一番,其中必将蕴藏着许多令人感慨,给人启示,授人以渔的深刻道理。
乌克兰的前世今生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首都基辅,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民族,第聂伯河沿岸是他们共同的发祥地,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东正教。乌克兰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1187年的《罗斯史记》,意为“边陲之地”。 1240年,蒙古帝国远征军占领基辅,之后蒙古金帐汗国、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先后统治过乌克兰。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逐渐形成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1648年,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错的情况下,乌克兰哥萨克首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率众起义,遭到波兰军队的残酷镇压,他被迫向强邻俄罗斯公国求援。1654年,佩利亚斯拉夫哥萨克大会通过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统一的决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佩利亚斯拉夫协定,协定规定乌克兰受俄罗斯保护,乌俄正式合并。1861年,在俄国和乌克兰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使乌克兰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1889年,基辅出现了乌克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905~1907年,俄国发生第一次革命期间,乌克兰的大工业中心举行了政治罢工,基辅、尼古拉耶夫等城市还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黑海舰队发生了水兵起义。由于沙皇的镇压,1906~1917年,乌克兰的革命落入低潮。1917年,东乌克兰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了联盟条约,1922年12月,第7次全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苏联,同年12月30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等国共同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39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出兵占领了被波兰管辖的西乌克兰,同年11月,西部乌克兰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0年6月,苏联政府以比萨拉比亚原属俄国和北布科维纳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人为由,以武力迫使罗马尼亚将这两个地区交给乌克兰。1945年6月29日,苏联政府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签订条约,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划归乌克兰。至此,统一乌克兰全部领土的历史进程得以完成。1954年2月19日,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统一300周年时,由赫鲁晓夫提议,苏联将1856年在俄土战争中夺取的克里米亚地区从俄罗斯划赠给乌克兰。至此,乌克兰的领土形成了今天的规模。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同年12月5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三国在别洛韦日签署协定牵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同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