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的反扑——国企的悲歌

2023-06-23 3260 3
作者: 拒忧居士 来源: 红歌会网

  毛主席,向前看,前面都是贪污犯。

  毛主席,向后看,下岗工人没有饭。

  ——一名石家庄工人

  写在前面: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其本身就存在不可抹杀的政治属性,谁是统治阶级,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是国家的主人。而为了维护自身的主人公地位,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就需要对敌对的阶级实行专政。专政的底气在哪里?光掌握政治这种上层建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民生。只有民生得到保障并且命脉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的时候,才会存在民众依附于国家的现象。而国企,作为提供就业机会的供应工具、保障民生的有效后盾,对于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国企的兴衰以及其运行逻辑往往是可以反应出这个国家社会主义因素含量的多少。故而,这篇文章的写作就是有必要了。

 ——拒忧居士

  ————————————————————————

  在建国初期的国家经济建设时期中基本遵循了《共产主义原理》中“国企竞争和和平 赎买并举”的措施。新民建主义时期,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国营,截至1951年基本没收完毕。随后又推动了“三反五反”运动,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腐败、腐化分子。在“五反”运动中工人成为了主力,工作组作指导。工人监督资本家。通过这场运动,工人的觉悟得到了提高,自觉的与旧社会划开思想界限。在过去工人们总会把厂里东西带回家,而在“五反”运动后工人们又把从工厂拿走的东西重新又交还给了工厂。在“三大改造”时期,运用公私合营等手段展开由“私”向“公”的过渡。在三大改造以后,国民收入的92.5%均来自于公有制经济。就这个数据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而截止至1978年我国依日有 78.32%的工人在国有企业就业。不难发现国有企企对于工人就业的帮助有多大。

  在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就我们所知,国在一直是效率低下的企业类型,也正因为如此 ,才出现了改革开放,才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才出现了国企改革。那么毛主席时期的国有企业,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凭什么养活那么多的国企工人?它不仅养活了那么多工人,甚至还能积累大量的价值并全民所有制的形式留存下来,并且依靠其中的财富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如果受限于小资产阶级的思维局限,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解释这个现象。因为操持这种思维的人只会跟苏修叛徒一样,除了物质刺激,再没其它手段来带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了。这也就产生了诸如建国初期、建国前三十年内几乎没什么经济成就的谬论。再如“毛泽东不懂经济"等反毛、非毛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一度酿出了历史虚无的闹剧。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