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清华大学理应带头“以朝为师”
笔者在8月18日红歌会网“朝鲜的神奇靠的是始终坚持朝鲜式两个不动摇”一文中提出,朝鲜才是全世界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教育搞得最好国家,中国在STEM教育上应放下身段,敢于以朝为师,而清华大学作为我国培养STEM顶尖人才的龙头高校,如何以“以朝为师”?笔者提点建议供清华大学及其它名校参考。
一 西化精英推动高等教育走上“脱实向虚”与 “去工科化”歧路
2018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山东代表团的审议。在山东代表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代表回忆起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他们企业考察调研的情况,并介绍了10年来企业专注发展发动机主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他们的发展思路,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
中国经济“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那就得造物先造人,要优先培养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所急需的工科技术人才,所以工科类大学也应按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的要求,必须把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主业。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有不少国务院各部委所直属的行业性质工科高等院校,如铁道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钢铁学院等。在我国高校中,工科类大学一直是数量众多,占高校总数1/3左右,这是符合工业占我国经济大头与人才需求实际情况。
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有有欧美留学经历的西化精英们开始进入中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很多高校上层,这帮被西方深度洗脑的西化精英们自然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工科教育成功做法视而不见,而是盲目照搬西方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西化精英们看来,美国以常青藤为代表名校均是综合性大学,基本上没有单独的工科院校。美国综合性大学招生均是文科生占大头,工科专业招收占比较低。所以中国的工科院校也必须效法美国,转型为工、理、经、管、法、艺等样样齐全的美式综合性大学,所以必须大幅降工科专业招生比例。
于是在这帮西化精英们操控下,中国工科院校更名转型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是以“压工扩文”方式大肆“去工科化”。“压工扩文”中所谓“压工”是指过去依托行业、为行业服务的特色工科专业要么取消、要么裁并,招生人数也大幅缩减。现在全国居然找不到一所以钢铁一词冠名的冶金类工科大学。全国8大纺织院校在更名时已全部去掉纺织一词。原来全国带“矿”字头的大学有30多所,更名后均去“矿”字,仅有中国矿业大学硕果仅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