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王忠新:特定改革必有特定时限
纵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任何改革都有明晰的目的性,都有明确的时空阶段性,都有特定对象的指向性,都有具体内容的界定性;都有向前发展的推动性,都有抑制豪强的打击性,都有减轻底层负重的解放性。绝没有无时限的一路改,一路杀!
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可鉴
搞改革,不能不回顾历史,不能不借鉴历史的经验。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改革,但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个改革:
1.商鞅变法历时6年:其目的性,就是要富国强兵;变法的时间为6年,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变法主要内容的界定性,“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变法向前的推动性,顺应历史发展,将井田制变私有制,这就是历史的前进,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变法中的抑制豪强,就是将以国有为名的井田制,实际是贵族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废除奴隶制,打击奴隶主,彻底解放奴隶。孔老二念念不忘的克己复礼,恢复井田制,就是复辟倒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历时22年。改革的目的性,就是针对征服战争中,尤其“五胡乱华”中出现的,已达疯狂的民族杀戮,以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时长从477-499年,总计进行了22年;改革内容的界定,主要推行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
改革的对象,就是抑制和打击豪强,而且,孝文帝对改革遇到的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实行了铁腕铁血的坚决镇压。
改革产生三大成果:一是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族柚木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二是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三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历时7年:据《宋史·食货志》载: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财政已出现赤字。当年,全国收入11,613万余,支出12,034万余,非常支出1,152万余,竟然短缺近1,500万(单位均为贯、石、匹、两等)。国家财政年年亏空,以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宋朝的财政危机日益加深。
王安石变法的改革目的性,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改革的时长为16年,自1069年--1085年;改革内容的界定性,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都有向前的推动性,都有抑制豪强的打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