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华:社会分配是决定人口增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持续减少,2016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为1883.2万,此后一路下滑,到2023年全国新出生人口只有902万。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减少85万人;2023年我国人口总数140697万人,又比上年减少208万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新出生人口和人口总数持续减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建国以来全国新出生人口和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一番研究。
我在研究中发现,从1962年到1976年是中国人口出生高峰,随后因为计划生育等原因,在70年代末中国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
196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451万,比1961年(949万)增长152.3%..此后,1963年至1975年的13年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均在2500万以上(最高的1963年为2934万),1973年至1975年的3年里均在2100万以上,直到1976年才降到2000万以下(1976年为1849万)。
1962年到1976年期间,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比解放初期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也只能说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什么在物质条件不够宽裕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人口却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呢?我认为,主要归功于当时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
1949年全国总人口为5.4亿,其中农村人口约4.8亿(占比为89%);1962年全国总人口672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636万人(占比82.67%),1976年全国总人口:937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376万人(占比82.57%)。
1962年至1976年的15年间,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以上,而这段时间也正处于人民公社时期。据有关资料,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分配粮食的政策是“人七劳三”,即先按照人口数平均分配七成,再按照工分数分配余下的三成。
现在来看,这种分配制度确实好,既兼顾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又照顾了年老体弱和子女幼小的家庭都能够吃上平均粮。而且由于劳动力多的家庭分配也多,使许多人感到“多生孩子多得福”,从而起到了鼓励生育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也贯彻了“保基本与多劳多得相结合”的原则,使育龄夫妻想生敢生。
那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什么我国新出生人口会持续减少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然是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
从1981年至2023年这43年时间,我国出生人口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81年至1997年的17年里,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均在2000万以上,最高的1987年出生人口为2508万。第二个时期,1998年至2018年的21年里,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均在1500万以上,最高的1998年出生人口为1934万。第三个时期,从2019年开始全国每年出生人口降到1500万以下,并从2022年起降到1500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