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劳权社会主义解说(1)
劳权社会主义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是有多个流派、多种类别。为了把不同的社会主义流派或类别区分开来,便形成了多种社会主义的名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把当时的社会主义派别归结为三个大类,1,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马恩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主张(工联主义、费边主义和农民社会主义等),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派别;而在苏联的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则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学者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讨,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学说,其中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原院长刘永佶先生提出了劳动社会主义理论。
在本文,我想为大家介绍的是另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劳权社会主义理论。
一,劳权社会主义基本涵义。
劳权社会主义,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一是劳权,一是社会主义。劳权是劳动所有权或生产劳动所有权的简称。劳动所有权与资产所有权相对应,它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劳动投入量的份额参与生产成果分配和组织管理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谁劳动谁管理”的劳动管理权和“谁劳动谁受益”的劳动分配权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者当家做主权利和按劳分配的基本权利,是两个方面权利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由拉丁文socialis(“社会的”、“共同的”、“善于社交的”等涵义)演变而来,本意是指以大众的幸福和福利为目标、以合作为基础的人类事务集体管理制度。在《共产党宣言》中为了与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用共产主义命名自己的学说。1873年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首次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表明自己的立场。此后马克思主义者便用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来命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
把劳权或劳动所有权联系起来,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核心是要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劳动所有权,顾名思义,它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也就是劳动者通过自己劳动投入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权利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确保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地位,并满足其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劳权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阐明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及其实现途径的理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