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体系为美国提供了实质而巨大的贡献,短期别想扭转
中国的高学历人才,硕士、博士类的高学历人才输美比例是很高的,且每年有递增趋势,并且名牌大学比如清华、北大的比例尤高,肯定要比普通高校高。这类名牌高校受到国家的补贴肯定高于一般高校,越是名牌,越是名气响的越受重视,越能受到国家补贴――他们自己接受捐款的能力当然也高于一般院校。
于是一个悖论出现:越受国家补贴的高校和学生,输往美国的比例就越高,当然比较而言,不是绝对数,不是数字上的1234――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国教育体系为美国提供了实质而巨大的贡献。特朗普常说中国人赚了他们便宜,搭了他们便车,这账不知咋算的?中国人输美这么多高端人才折算一下,到底谁赚谁呢?
这在中国既不是秘密,也不是近期的事,已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听得耳朵生茧,也有过好几策以纠正,好象没效果。
近来听到的反而少了。为啥?彻底没了希望!
×××××××××××××××××××××××××××××
这类主题不是我能写的,需要许多数据,我没有的,近来时常听闻“教育改革”,听风听雨好象与以往大不同,好象来真的了?但我害怕《狼来了!》故事。
我也这个年龄了,经历过的肯定很多包括“教育改革”诸如此类,于是想给年轻的说说,有个建议:遇事别先鼓掌,想一想再说。于是想起了这件事,想起了“中国教育体系为美国提供了实质而巨大的贡献”这件事,莫非真的找到对策了?
×××××××××××××××××××××××××××××
中国的“教育改革”有点象儿戏,不仅隔三差四的频繁,而且每次都虎头蛇尾,凡俗神圣化,有时又莫名其妙、颠三倒四。
比如就听到一孩子家长抱怨:我们家孩子背“九九乘法表”与以前不一样,以前是“竖着背”,现在是“横着背”。据说“从‘竖着背’到‘横着背’”是小学教育的一大改革,是教育改革研究的最新成果,付诸实施是一次巨大的实践和成功。
我不知道就那一所或一个片区的小学呢?还是全国都这样?我也好奇研究了几天,看看究竟怎样的巨大成功,实在研究不出,真的看不出这种改变带来的好处,反而一股感觉莫名其妙的“代沟”、“代差”味――本不该有的东西。“乘法口诀”家长和孩子一起背,效果会很好,牢记的速度会加快,我们以前不这么过来的吗?现在已不可能有了,一个“竖着背”一个“横着背”已不可能两代同乐乐了。
家长很快会死掉的――只需一代人,未来长久是孩子的;但要明白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隔三差四,如此频繁,那就绝非“一代人”、“两代人”的数目字问题了,而是整体思路有没有,关乎全局问题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