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凭吊记

2021-10-28 1550 0
作者: 县货儿 来源: 铁血社区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小学《语文》 课本选编的人民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文至今记忆犹新且能朗朗上口大段背出。

  这次到东北去看雪赏雾凇,位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焉有不去凭吊之理?

  ……

  特等功臣赵先有

  赵先有,1928年生于乐亭县董庄乡庄坨村一农民家庭。他于庄坨小学毕业之时,正值解放战争处于激烈阶段,国民党政府军队大肆进攻乐亭县。为了翻身求解放,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年仅19岁的赵先有,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很快被提升为班长、排长、团掌旗员、副政治指导员。因表现机智勇敢、英勇善战,曾三次立功。194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模范党员。1952年10月5日在朝鲜战场守卫67高地时英勇牺牲,志愿军总部追认为特等功臣。

  志愿军65军在保卫开城反击作战胜利后,召开了庆功大会。我国著名作家、音乐家巴金、王莘、胡可、徐光耀等参加了大会。

  后巴金等同志到582团采访,并了解英雄事迹。后以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等烈士写出小说《团圆》。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小说改编设置成《英雄儿女》电影。

  1950年9月,美国把侵朝战火引向中国,轰炸丹东。赵先有响应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582团于1951年2月开赴朝鲜战场。入朝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时任6连副政治指导员。

  1952年10月2日,在保卫开城战斗中,志愿军部队从敌人手中夺取了“六七”高地。

  10月3日,先有所在的6连奉命由连长带领去坚守“六七”高地,由于先有任连副指导员,负责战勤工作,没与连长同行。中午,敌人向“六七”高地进行反扑,战斗异常激烈,连长身负重伤。先有得知后,立即向营长请求上高地接替连长指挥战斗。临行时,营长王守忠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相信你定能带领同志们胜利完成任务。”“放心吧,首长。”这简短的回答表现了先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当天下午他来到阵地,冒着敌人的炮火观察地形,检查战斗准备情况,鼓励战士的士气,记录了每个战士的战绩。为了减少伤亡,他将20名战士分成3个战斗小组,进入掩体隐蔽,并加修工事。傍晚,敌人以两个排的兵力向“六七”高地正面进攻。当敌人距离高地20米时,先有喊声“打!”一排手榴弹投向敌群,侧面机枪也朝敌群拦腰扫射,顿时敌人死伤一片,几个残敌逃窜而去。接着,敌人再次组织进攻,又被打退。为了更多地杀伤敌人,将近拂晓时,先有指挥战士将爆破筒埋在阵地前沿,用电线做火线,当地雷用。不出所料,天亮后,敌人又集中兵力向高地扑来。敌人进入布雷区时,先友一声令下“拉!”爆破筒炸声震天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碎尸一片,溃退下去。敌人接连4次进攻,均被打退,留下成堆的尸体。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