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厚:回忆毛主席在河北的几个片断
我是建国以后在湖北工作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当时心情激动,又兴奋,又紧张,竟至彻夜无眠。1958年5月调河北省工作,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河北省环拱着首都,主席南巡,都要经过河北,常常在河北作短暂停留,找河北省委及一些地委、县委的负责同志谈话,还在天津市、邯郸市和徐水、安国、成安等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从1958年到1966年,毛主席来河北就有20多次。河北省同毛主席接触过的各级干部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下数百人,受过毛主席接见和检阅的群众达数十万人。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活动,他老人家的崇高品德和优良风范,在河北省的广大干部、群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尽管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我也年逾八旬,记忆力又不如前,但对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和谆谆领导,仍然觉得历历在目,言犹在耳。特别是毛主席对河北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关怀,使我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人民公社要划清两种界线
我调到河北省工作的时候,“大跃进”运动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农村中普遍酝酿着小社并大社。不久,八大二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很高,干劲很高。当时面临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往前的路应该怎么走,大家都在探索。正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于1958年8月4日到徐水县、8月5日到安国县视察。在视察期间,听取了地委、县委的汇报,又同基层干部和社员进行了座谈。毛主席看了庄稼的长势很高兴,对群众的干劲很赞赏。他反复询问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总的感觉很乐观,但是对于过高的估产表示怀疑。当一个基层干部说一亩甘薯试验田要产到20万斤时,主席随口就说,能产到两万斤就不少了。在座谈中,他着重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变化、大社好还是小社好、社的规模以多大为宜等问题,征询大家的意见。当时正在酝酿办大社,有的已经把几个小社联成了一个大社。至于社的规模,很多人认为一个乡办一个社就行了。主席很风趣地问: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接着说,你们这里农业社的发展变化就象《三国演义》的头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过后才知道,毛主席这次视察是为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的扩大会议作准备的。那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央的这个决议虽然指出:“人民公社建成以后,不要忙于改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分配制度还是“按劳取酬”,但是在下面的具体执行中,还是急于搞“过渡”。比较突出的是徐水县,当时正在那里搞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试点,中央、省、地委都派人去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