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封锁”美国15年的技术诞生于毛时代的基础领域研究
2018年11月,一篇题为《这次,中国技术封锁美国,竟达15年!》的文章刷屏于网络,主要内容是源自《中国科学报》2018年11月5日的报道《他曾“锁住”美国激光技术15年——缅怀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开拓者、中科院院士陈创天》: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2018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陈创天院士长期从事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工作。
1962年,陈创天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投身于中科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现改名为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时任所长卢嘉锡的指导下,陈创天开始了为期3年的化学学习,其后又专注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
与此同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席卷中华大地。“我不愿意参加‘文革’,就在家里专心做理论计算。”陈创天后来对外界如此表示。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均为国外发现,中国尚未研发出自己的晶体。“所有晶体材料都是像贝尔实验室那样的国际顶尖科研单位搞出来的。我们行吗?”在1974年召开的全国晶体生长学术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质疑。
经过几年潜心研究,陈创天在1976年提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享誉国际。1977年,他被卢嘉锡正式任命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组组长,开始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陈创天带来了科学研究事业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陈创天带领团队在硼酸盐体系中相继发现了BBO和LBO晶体,这两种晶体被誉为“中国牌晶体”。2001年,陈创天团队研制出全球独一无二的氟代硼铍酸钾晶体(KBBF),打破了国际激光界长期以来的“200纳米壁垒”。KBBF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用途广泛。这也是继BBO、LBO后的第三个“中国牌”非线性光学晶体。
2009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中国藏起了这种晶体》。文章称,中国禁运KBBF晶体,将对美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挖走陈创天,美国人不惜重金请求购买晶体或邀请他去美国工作,都被他严词拒绝。
直到2016年,美国先进光学晶体公司宣布终于研制出KBBF。而这距离陈创天的发现,已过去了整整15年。
笔者对《中国科学报》关于陈创天院士成就的报道做了如上的原文摘录。本来这是一篇缅怀共和国功臣、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催人向上的励志报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篇报道仍然念念不忘诋毁毛泽东时代。
如:“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陈创天带来了科学研究事业的春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席卷中华大地。‘我不愿意参加‘文革’,就在家里专心做理论计算。’”
谢谢作者以铁的事实还原了历史真相。这给那些时时刻刻不忘诋毁毛泽东时代的反毛者,以一记响亮的耳光!
谢谢作者以铁的事实还原了历史真相。这给那些时时刻刻不忘诋毁毛泽东时代的反毛者,以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