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对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的感受和理解


  新中国建立时,我正处于青年时期,在大学学习过。大学毕业以后在机关工作一段时间,中年又回到学校工作,一直到离休。这里谈谈我对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主要是有关大学教育)的一点亲身感受和理解。

  1955年,我作为调干生考入了大学,因为工作过一段时间,深感自己的知识贫乏,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并不知道怎么学,怎样才能获得真知。

对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的感受和理解-激流网

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

  刚入学,教室黑板上写着“向副博士进军”!那时候我国向苏联学习,苏联大学生毕业以后,更高的学位是副博士,所以提出向副博士进军。我很高兴,认为要钻进图书馆好好读读书;系里安排的教学计划,首先是读《资本论》第一卷,是“大部头”,虽然只读懂了点书面道理,也乐趣无穷。

  1957年右派猖狂进攻和开展反右派斗争,我们学校是焦点之一,读书的事就放在一边了。1958年学校安排我们到十三陵水库劳动十天,后来又下到一个小村子,主要是参加劳动,同时写村史。我们的专业是计划经济,1959年我们的毕业论文是到县区搞调查,写县区规划的书。从进高楼、啃“大部头”,到下农村劳动、写村史,写规划的书,一会儿上高楼,一会儿下农村,学习的内容、方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时,对于这种变化没有深入思考,只感到新鲜。

  在机关工作十几年后,1972年“五七干校”学习结束,组织上征求我对于工作安排的意见,我要求搞政治经济学。组织上把我分配到大学的经济研究所工作,想搞科学研究的愿望得以实现。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经研所和经济系是一个党总支,学员“拉练”到山区,党总支书记让我当炊事班的班长,带几个学生沿途给拉练的队伍烧水、做饭。炊事班是一个辛苦的活,因为我经过“四清”、“五七干校”的劳动锻炼,所以能够胜任。以后,学生要下农村学习、调查,系里也常常让我带队,组织学生到县、公社实习。在经研所搞科学研究期间,经常深入工厂、农村调查。

  1970年代中期,所里把我和几位同事派到自行车厂参加劳动。我给老师傅当“学徒”,跟着他们搞技术改造等;后来又决定到自行车厂写企业管理的书,但是,厂党委书记让我们先到车间任职,干出经验,上升到理论以后再写书。不少经研所的同事先后回了学校,我留在一个车间任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工人的学习,组织他们学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总之,这一段主要是在农村、工厂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废除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学士、硕士、博士等制度都重新恢复,学生不下工厂、农村,只读书;学习的内容、方法基本恢复到改革开放以前,有些甚至恢复到解放前的状况。以经济学的系科为例,经济学的课程,主要是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反而成了点缀或者是装饰品;一些没有改造好的留学欧美老教授,又成了学校的“香饽饽”等等。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