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群众路线下的陕甘宁边区妇婴卫生的群众教育

2023-07-19 1024 0
作者: 宋少鹏 王颖 高小贤 来源: 乌有之乡

  一、背景与条件

  (一)卫生缘何提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议程?卫生工作为何是文化教育问题?

  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专门讲了文化教育问题,要求把“文化教育问题”提上陕甘宁边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工作日程,并回答了在1944年的背景下为何要重视文化教育、为何可以重视、要重视哪些方面(报纸、学校、艺术、卫生)以及具体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认为,与经济工作相比,对于文化教育问题,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党政系统不够重视,部分县区一级的宣传部也“不晓得如何做”。在这次讲话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教育问题没有被列入近期召开的边区高干会的会议议事日程,以此来说明当时文化教育问题还没有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领导议程。他希望再开高干会议时,“应该把它作为一项议程,而且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议程”[1](P106)。他认为当时边区的情况是“对军事、政治比较会,对经济、文化不大会”[1](P108)。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向党内阐释了为什么要重视文化教育问题。在理论层面,他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文化与政治、经济、军事的关系出发,指出文化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的“指导”作用,也强调了“文化的力量”,认为“如果不发展文化,我们的经济、政治、军事都要受到阻碍”[1](P110)。在实践层面,他从稳固执政地位的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经济和文化问题“如果不会搞,这个共产党就没有多大用处”[1](P108);如果搞好了,“会用事实来证明”与回应当时对边区的一些质疑,“共产党是不是有用,也就是说共产党有无存在之必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1](P120)。换言之,共产党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有能力建设一个新社会。如果说军事是“破坏旧的东西”,经济与文化就是建设新世界,那么,共产党必须学会经济与文化这两门本事。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执政之安危的高度阐明了共产党重视文化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为何1944年的延安可以重视文化教育问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环境的转变。1944年“磨擦仗大概是不会打了”,边区有了和平建设的可能性。二是经济条件的好转。陕甘宁边区经过大生产运动,特别是1943年“生产走上了轨道,经济走上了轨道,这是大前提、新的东西”[1](P107)。三是文化条件的具备。经历过延安整风运动,特别是1942年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大量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干部改变了自身与群众的关系,也深刻改变了他们生产的文化内容,当然也包括文化教育的方式。按毛泽东的描述:“过去,成百成千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脱离群众。开了文艺座谈会以后,去年搞了一年,他们慢慢地摸到了边,一经摸到了边,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谓摸到了边,就是反映了群众的生活,真正地反映了边区的政治、经济,这就能够起指导作用。”[1](P109)文化不只是边区建设的客体与对象,更是促进建设的载体与手段。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这篇讲话中提到的报纸、学校、艺术、卫生这四个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实则都不只是建设的对象,还是对于新世界、新社会的建设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的载体和手段。比如,毛泽东认为报纸是边区各级党政进行治理的工具,一份报纸就是“一个组织者”[1](P111)。又比如,作为文化教育的第三项内容的“艺术”,在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者不仅改变了文艺的形式,也改变了文艺的内容,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毛泽东在这篇讲话中谈到艺术时特别提到“新秧歌”——在旧形式上创新转化的文艺新形式——作为座谈会的成果。新秧歌也是延安妇婴卫生群众教育的重要载体。下文将专节详析卫生秧歌是如何呈现与传播妇婴卫生的现代知识,并实现对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向教育与改造的。但如果没有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方针与文艺生产体制转型这一条件,就很难说清楚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包括男性文化干部参与到与妇婴卫生有关的宣传教育作品的创作中,以及为什么文艺剧团与卫生工作者要一起下乡开展卫生工作。要说清楚这一点,就涉及另一个条件——群众观点下贯彻群众路线的群众工作。文艺工作者、妇女工作者、卫生工作者都转变为群众工作者。四是干部作风的转变。群众工作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干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干部的意识和作风发生了转变。毛泽东在这篇讲话中特别鼓励与要求延安的知识分子“研究怎样下去调查和工作”[1](P118)。“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去了是要帮助群众,不要去妨碍群众。过去我们做了很多蠢事,就是妨碍人家纺纱、妨碍人家带娃娃。你们这回下去,就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1](P118)“下乡”和“调查”作为制度推动知识分子(实则就是各类干部)与普通群众接近。在接近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能更清楚地看清“菜”与“(身)体”。如何“吃”(饭)与“裁”(衣),就是如何具体开展工作的问题。“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实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妇婴卫生是一项群众工作——的问题。妇婴卫生工作进入陕甘宁边区各级党政的领导视域和建设议程就是从群众观点出发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群众生活),进入群众既有的生活秩序中寻求转化与领导变革,这是贯彻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具体要求。换言之,上文层层剖析的1944年的转型与历史条件实则也是陕甘宁边区妇婴卫生工作展开的背景条件。正如毛泽东在这篇讲话的“卫生”一节中所言:“我们希望人口发展、科学进步。这个问题在早两年讲,也是办不到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这种可能了。”[1]

查看余下9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