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经先:围绕毛主席反对浮夸风一个批示的争论

2024-09-02 4044 8
作者: 孙经先 来源: 人镜网

图片

  1958年夏秋之际,我国出现了一股强烈的“农业浮夸风”,造成了严重后果。现在许多人把“浮夸风”的责任强加到毛主席身上。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本来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毛主席主持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已经明确规定了我国农业在粮食产量上的基本目标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十二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分别达到400斤、500斤和800斤[1],并且这里指的是“年亩产量”,而不是“单季亩产量”。

  1958年2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五次会议上做关于《关于一九五八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说:

  “根据预计,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六年,粮食增加了五十亿斤,达到三千七百亿斤”。

  根据这种情况该报告提出,

  “一九五八年粮食的指标为三千九百二十亿斤,比上一年增加二百二十亿斤,增长百之五点九”。[2]

  根据后来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1956年、1957年和1958年的粮食产量分别为3,855亿斤、3,901亿斤和3,953亿斤。[3]这说明上述报告中的数字是符合实际的。

  1958年5月5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5月6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家经委党组对一九五八年第二本帐的报告。该报告提出的1958年粮食产量第二本账的指标为4,397亿斤。该报告说:

  “这本帐是否完全合乎客观情况还需要好好地看一年,看过这一年之后,再制订一九五九年的汁划,我们的把握将会更大些。”[4]

  该报告中的粮食产量指标比1958年后来公布的实际产量(3.953亿斤)高11.2%。作为第二本账,这样的数字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1958年全国能够按照上述文件中的指标执行的话,是不应该出现大问题的。

  5月23日八大二次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过了仅仅十五天,6月8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卫星,今年有五亩小麦每亩平均实产两千一百零五斤。[5]这一数字比一九五四年冬小麦世界纪录的每亩一千四百九十一斤高出40%以上。由此开始,一股强烈的农业浮夸风刮了起来。

  6月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又报道:湖北省襄阳专区小麦大面积丰产亩产1500—2000斤成为普遍现象;湖北省谷城县乐民社一点一亩小麦试验地,亩产达到二千三百五十七斤。

  随后,6月11、12、16、18、21、23日,人民日报都在在第一版分别报道了河北魏县、河南省遂平县、湖北省谷城县、河南省商丘县、辉县、湖北省谷城县的高产纪录。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