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远:“上下同欲者胜”——毛泽东时代“全息政治”的“密码”解析
一
著名时评家郭松民老师前几天发表了一篇题为《毛泽东时代的“全息政治”》的文章,读后深受启发、深有感触,随即不惮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写下一点心得体会。
什么叫“全息政治”?郭松民老师说:全息政治“即哪怕是一个最末端的基层干部、战士,都能够在本质(绝不是表面的、机械的)意义上,与最高层政治保持一致,并能够根据自己面对的实际情况将其落到实处。”郭老师举了一个典型事例:“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边防军163团九连二排的庞国兴、王世军、周文轩、冉福林等四位战士,在追击印军的过程中与连队主力走散。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脱离战斗,而是主动结成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担任指挥,在敌后灵活机动地袭击印军,摧毁印军一个炮兵团,取得辉煌战绩。”郭老师分析说:“这是因为,我们的战士是‘全息’的,因此是丰富的、立体的、充满主动性的,而只知道机械执行命令的印军官兵则是片面的、二维的、机械的和被动挨打的。所以,庞国兴小组虽只有四人,却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战胜总数远超过他们的印军。”
1962年,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前三十年”,属于“毛泽东时代”。毛主席和整个毛泽东时代是怎样实现“全息政治”的呢?郭松民老师写道:“就是通过教育、整风(以延安整风最为著名和有效),实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全军。由此产生的效果是:绝大多数党员,特别是各级干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能够根据中央政策的基本精神,主动地、自觉地从政治上考虑问题。遇到困难,他们会问自己‘如果毛主席处在我这个位置会怎么做?’然后,根据思考的结论着手解决。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毛主席有无数个分身,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直接去处理问题。这就是全息政治的秘密。”“全息,是一个技术概念。如果一块玻璃里有一个全息影像,那么,无论把这块玻璃打成多少碎片,每块碎片里,仍然包含有影像的全部信息。无疑,毛泽东思想能够整合全党、全军,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它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为拥有了‘全息政治’,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队伍,就比所有的敌人都高一个维度,都可以对他们进行降维打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为了使读者了解郭老师提出的“全息政治”这个概念的含义,我在这里不避抄袭之嫌,大段大段地摘录了郭老师的原文。我在读过郭老师这些段落之后,脑际想到了《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