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传统文化的毛泽东何以成为反封建的马克思主义者?

2021-07-10 3012 0
作者: 宋长琨 来源: 乌有之乡思想

  红军初创时期的毛泽东,曾被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称作“毛大帅”、“毛司令”。殊不知,这些称谓早在毛泽东还是一个捌玖岁的孩童时,就有了。孩提时代的毛泽东,在乡村“玩龙灯”活动中,被作为“司令”,引领整个活动队伍;在乡村私塾的教室中,毛泽东又是“大帅”,他领导着同学们嬉戏、玩耍,甚至和老师闹对立。

  石三伢子

  毛泽东乳名“十三伢子”,这个名字颇有来历。毛泽东外婆家龙头山南麓又快平地拔起的大石头,是一尊高达二十米的青色岩石。岩石大小两块紧密相连,作搂抱状,如婴儿偎依在母亲的怀抱。岩石底下有一股清泉,终年流水不竭。传说这里出山妖,观音显圣,将山妖踩在脚下,自己化作石头,永远镇压住它。此石遂名观音岩,老百姓把它当做大神参拜。毛泽东幼年,母亲、外婆带着他来观音岩,拜此石为干娘,因排行三,取乳名石三,唤作“石三伢子”。

  放牛娃的领导力

  童年毛泽东放牛放牛的时候,显示了他的领导能力。他把附近的放牛娃组织起来,一面看牛,一面做各种有趣的有戏。把孩子分成两班,一班负责放牛,另一班到山上采野果子。每天轮换班地做。等野果子采到了,他就按人数分成几份,每人发一份。有时把没有分完的野果子,用草绳拴起来,撩得高高的,叫大家来抓。抓得好,跳得最高的,他还把自己的那一份拿出来,作为奖励。这样,大家牛放得也好,玩得也高兴。

  玩龙灯的“毛司令”

  乡村每年过春节,或在秋季,农民们玩龙灯。毛泽东很会玩龙灯前面的龙珠。玩龙珠的就等于戏剧的导演或乐队的智慧,是玩龙灯者的“司令”。(《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第10页)

  教室里的“元帅”

  毛泽东读私塾时,经常违反课堂规矩,给老师捣乱。他不愿意读四书五经,就和同学们串通起来,反对背书。先生不在教室的时候,便组织小朋友排队打仗,他当元帅,让大家冲锋,把教室弄得乱糟糟的。

  你坐我也坐

  尹高朝《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毛泽东八岁,在南岸邹氏族校读书,塾师邹春培。一次,轮到毛泽东背书,他不按规矩,仍旧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先生问他为什么不站立,他回答:“你是坐着的,我也要坐着。”

  大枞树还在否

  毛泽东八岁在南岸邹氏族校读书,塾师邹春培家房子周围载了不少果树,有桃子、柚子、枇杷等。毛泽东和同学们经常乘塾师邹春培和他的母亲看不住的时候,爬树摘果子吃。当然,被捉到也会挨打。建国后,有韶山冲老乡看望毛泽东,他突然问:“南岸两棵大枞树还在吗?”老乡不解为什么问这两棵树,说还在。毛泽东说:“这两棵树,是我们那帮伢子的救命恩人啊!”原来,他们偷果子被老婆婆追打,有时就爬上这两棵树躲避起来。按,枞树,学名冷杉。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