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毛泽东与漫长的革命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看来,要正确认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历史功绩,不应仅仅将视野着眼在近百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上,而更应从“大历史”的视野,来观照毛泽东同志开辟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去年,韩毓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作题为《懿维我祖——毛泽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的报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一场学术报告会上,韩毓海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考察毛泽东乃至中国共产党,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应纵观数千年中国史,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大历史”的视野,来认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
“往事越千年。从千年以来的视野看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彻底改造了中国的治理体系,增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能力,为新中国的根本制度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韩毓海说。
去年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韩毓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这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特别是为理解毛泽东同志,指明了方向。
前溯千年,乃是中国宋朝阶段。韩毓海从王安石、叶适、陆九渊、王阳明,梳理到魏源、严复、康有为、陈独秀,表示:宋朝是中国传统治理体系的高度完备阶段;中华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但是,宋朝基层治理失效,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混乱,战略视野也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河西走廊的丧失,从汉唐以来欧亚大陆之贯通开放转向了退守江南一隅,且法令“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冗官、冗兵、财政紧张,士大夫政治集中表现为三大弊端:即治理者“不会干事”、“不敢干事”、“不想干事”,遂使理论脱离实际、生活脱离群众、不懂得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改造学习”,成为最大的政治腐败,不少积弊延续至今。诚如严复所说,“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恶为善,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捌玖可断言也”。
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革命理论实践,对以上种种弊政革故鼎新,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造党风、学风与文风,可谓是最为深刻地进行了反对中国传统治理体系之根本腐败的社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