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明烛照天烧:那些年是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纪念毛主席逝世46周年
血吸虫病,肆虐中华大地至少两千余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体内发现血吸虫卵),但是,人民群众终究是把这尊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瘟神”给送走了。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还得先从血吸虫病的危害说起。
新中国成立以前,血吸虫病曾遍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几个省、区、市,血吸虫病患者有1100余万,受威胁人口达1亿。
其危害,我们可以从那时一些地方的民谣窥见一斑:
“身无三尺长,脸上干又黄。人在门槛里,肚子出了房。”“妇女遭病害,只见怀胎不生崽。难听婴儿哭,十有九户绝后代。”(江西余江县)
“养女莫嫁赤土坡,活人送进死人窝”。(湖南临湘县)
“东家老汉哭声长,西户儿女失爹娘,烧香拜佛不中用,人财两空多凄凉。”(福建福清县)
“泗山坳坳穿,单出大肚倌。有女莫嫁泗山郎,嫁了一世守空房。”“男子成孕妇,妇女成寡妇,村里断烟火,田地尽荒芜。”(江西都昌县)
“女不生育男怀胎,十人身体九人衰,田地荒芜无人种,鬼哭狼嚎遍村寨。”(云南楚雄县)
“肚包病,害人精,任屯村里传祸根,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东邻白发叹凄凉,西舍儿童失爹娘,田荒地白空屋闲,全村一片哭声响”。(上海青浦县)
……
那个时候,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绝户村并不罕见,“千村薜荔人遗矢(屎),万户萧疏鬼唱歌”,是最最真实的写照。哪怕侥幸活下来的,无论男女老幼,个个“肚大如冬瓜,体瘦如丝瓜,面色如南瓜”。
“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1950年4月,卫生部即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了《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要求“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开展血吸虫病调查”,之后初步划定了疫区。当然,随着此后的复查,疫区也在调整中。
1953年,沈钧儒老先生在太湖疗养时,发现这一带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他便写信给毛主席反映这一情况,随信还附上了相关材料。毛主席的回信中有这么一句:“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
1955年夏,毛主席安排工作人员了解杭州郊区农民生活情况,当了解到“大肚子病”仍在困扰群众之时,他与周边省份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商谈,并进一步部署了调研任务。
当年11月,他专门听取了关于防治血吸虫病情况的汇报,并且做出指示:
对血吸虫病要全面看,全面估计,应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防治血吸虫病要当作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挂帅,要组织有关部门协作,人人动手,大搞群众运动。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