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涛:毛泽东关于“党领导一切”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内容提要】作为“党领导一切”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奠基者,毛泽东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初步提出,全民族抗战时期明确党“应该领导一切”,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党必须领导一切”,再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坚决纠正各种偏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确保了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在内涵上,毛泽东主要从党的领导地位、主体、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深刻回答了党为什么要领导一切、如何领导一切等基本问题,为党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和各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毛泽东关于“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科学准确把握并推进制度化。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多次提及“党领导一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重提“党是领导一切的”,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基本方略并写进党章,强调“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立足当下,回顾历史,研究毛泽东关于“党领导一切”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把握“党领导一切”的有关基本问题,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而且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价值。
一、毛泽东关于“党领导一切”思想的历史演进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毛泽东关于“党领导一切”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其革命生涯,初步提出于土地革命时期,正式形成于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丰富发展,从开始的处理党和军队关系,逐步拓展到党领导政权、民众团体、经济工作等各领域。
1. 初步提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去执行
早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毛泽东就已经认识到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1920年8月13日,远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经过对世界革命运动的考察后,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步骤,强调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这样革命运动“才有神经中枢”。12月1日,毛泽东复信给蔡和森:“表示深切的赞同”。这表明此时毛泽东已经接受了这一观点,从而为“党领导一切”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没有坚决地执行自己的领导权”,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在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的途中,通过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由于大部分从旧式军队中脱胎出来,红四军中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还发生了党领导军队的集权和分权之争。对此,毛泽东主张党对红军领导实行集权制,但这却被指责为“书记专政”“家长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