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观察:人民经济的发展意义及历史价值研究
2021年12月18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锚定了崭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依据,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为出发点,以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以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为责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擘画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创立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体系,贯穿着新时代的大脉络、大逻辑、大格局,以科学、求实、创新、开放的姿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就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史树立了里程碑,为推动经济治理现代化标注了新高度。
这个新高度,来自于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近百年来的经济发展,国家走到今天,从刚开始的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制度一直跟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又与国情息息相关,经济始终服务于人民。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围绕中国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争论,最终,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对计划经济的完全否定。建立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中国也由于经济发展、市场有序、分配平等和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而需要新的经济模式,这个新的经济模式就是“有效市场、计划发展、有为政府、举国体制、组织人民”五位一体的经济模式人民经济。而现在,2022年的中国将迎来重大理论创新——实现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入“社会主义人民经济”的重大跨越。伟大的会议召开在即,中国将迎来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转轨进入“中国范式”的经济学——人民经济学,它不仅将从根本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律,并使这一本质规律的作用,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发扬光大,繁荣昌盛。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完全属于中国的中国范式、中国式现代化、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资源配置及财富分配方式——人民经济,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课题。人民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是世界大势所趋。
人民经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相结合的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使有效市场、计划发展、有为政府、举国体制、人民组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和经济社会运行模式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