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史感言——《贺新郎·读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和以后一个时期,毛泽东曾在全国思想各个领域里大力提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其中自然也包括在历史领域。写于19964年春的《 贺新郎·读史 》就是一篇运用诗词形式提倡用唯物辨证法观点读史、宣扬历史唯物主义、批评历史唯心主义的战斗檄文。从这个意义上讲,此词乃属于一首政治哲理诗 。
(一)
毛泽东十分注重读史,研究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他曾向全党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第533--534页。)毛泽东自己率先垂范。他从1952年开始至逝世前,系统地通读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和《四部备要》等史书(以前也读过某些篇章),有的还不止读过一遍。
当然,光注重读史还远远不够。毛泽东一向反对死读书。读史书更是如此。(强调)必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观点读史书、研究历史。这才是最主要的。《贺新郎读史》就是这个时期读史时,用诗歌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写的“读书有感”。此词的主旨在于,强调应该正确地研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正确地对待、辨析史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辨析史料。这个思想,现在读来仍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负责保管诗词手稿的吴旭君回忆,此词写于1964年春,这以后,毛泽东曾多次整理修改尚未发表的诗词手稿,直到1973年,还对此词进行了个别字句的修改。此词经过十年推敲,可见毛泽东对此词重视的程度。请看原词: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班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屫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咏史诗词”一族。许多著名诗人都写有咏史诗词。毛泽东很喜欢一些咏史诗词。在他的谈话、文章中时而引用一些咏史诗词的名句。据此有人把《贺新郎.读史》也看作是一首“咏史诗”或者是“史论”【 2 】。(公木著 《毛泽东诗词鉴赏》 长春出版社2016年1月长春 第297页)这样说,自然也可以。但是此词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论史”,而是站在更高一个层次,在论史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读史”,如何研究历史。其视角 、立意均不同 于古今的“咏史诗”,超出了“史论”的范围。自然,也是古今的“咏史诗”无可企及的。诗人运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纵论人类社会古今之后,笔锋辉然一转,善意地批评了只抓住几个“斑斑点点”的“陈迹”史料而累得“头飞雪”者,揭穿了史书的骗局。然后,顺理成章地提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风流人物”这个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全诗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意蕴深广,结构严谨,辉然一体。哲理寓于形象之中;形象建立在哲理的基础之上。颇具理论辨析色彩而又不失风趣和生动的形象。
(二)
《贺新郎 读史》词正式发表于《红旗》1978年第9期。发表后,引来诸家纷纷解读,多有分歧。大多数人认为,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他的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阶级斗争观点”。(【3】( 臧克家主编 《毛泽东诗词鉴赏》 河南文艺出版社 郑州 2013年 第284页)“它通过对人类社会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精炼概括和特征描述,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上是阶级斗争史。”从而表达了诗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这首词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是毛泽东在1965年前后强调阶级斗争的又一体现”【 4 】( 胡国强主编 《毛泽东诗词疏证》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庆 2009年8月版 第267页 第 268页 第 266页 )这是把全词的思想重点放在了上阙,是值得商榷的。窃以为,上阙写得固然很精彩。词一开始就出语不凡。诗人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件事物,从远古时人类的起源写到当代社会,高度的概括了人类社会史。但是,我们不能为这些精彩的描述和概括所“陶醉”,错认是全词的中心和重点。其实,上阙这些描述和议论,是为下阙更精彩的陈述和议论作铺垫和基础,为下阙深刻揭露批判旧史书的不实虚假和 历史唯心主义服务的。
下阙不长,但含量很大。“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班点点,几行陈迹。”正确解读这几句话,是正确解读此词全部思想艺术的关键。当前流行的解读为:这是诗人讲自己读史的感受,认为“作者在读史的过程中,注目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去伪存真,揭示人民斗争的意义”“ 但记得斑班点点,几行陈迹,这是说对浩瀚的历史的阅读要过滤、要沉淀,记住那些有价值的。”【 4 】( 胡国强主编 《毛泽东诗词疏证》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庆 第268页 )“斑班点点,几行陈迹。”是“一部人民血泪史,”“头飞雪”是因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热爱祖国的伟大诗人,读着 “一部人民血泪史,”“忠愤气填膺” 而形成的。 “斑斑点点”……是文字,也是血泪。读到这两句,使我们不由地想起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所说的那几句话:“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 臧克家主编 《毛泽东诗词鉴赏》 河南文艺出版社 郑州 2013年 第288页)
现在许多流行的毛泽东诗词解释之类的专著,一般都取上述诸家之说。笔者在写作此书时,反复比对研究,认为此论不妥。现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如下,以备一说,供专家和读者研究。
这三句词,不是诗人讲自己读史“头飞雪”,而是讲当时一些研究历史的人。这是很形象地说有些人研究历史研究了一生(“头飞雪”,所谓“皓首穷经”),也不得要领,只记住了用文字记载的一些零散的旧事。——“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而已。(这样解读符合毛泽东一贯的思想,见后文)
现在还是接着上阙往下分析:下阙这样起句似乎同上阙没有关系。其实,这正是紧接着上阙没有明确说出而隐含的一问:进入阶级社会的人类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这个论断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至今缺乏理解和认同呢?诗人夹叙夹议,以澎湃的激情,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来,一些人不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研究历史。接着,诗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穿了“五帝三皇神圣事”的虚假,指出“骗了无涯过客”的历史真相。――那些为封建帝王,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旧史书,曲解和隐瞒历史的真相,不知让多少人蒙受欺骗。这同前句联系起来看,受骗的自然也包括了这些一辈子死读史籍而不得要领的人(主要指一些学者)。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呢?诗人接着正面提出历史上“风流人物”是谁的问题。诗人指出:“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那就是流传下来的盗跖、庄屫及以后反抗秦王朝的陈胜。这些人是封建社会的批判者,然而,他们在封建统治者御用文人的笔下,却是“盗”“贼”。诗人要肯定和赞扬的正是这些历来被历朝的统治者和史书否定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是不能被人们忘记的“风流人物”。这是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至此,环环相扣,紧密相接,一气呵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纵论古今。“歌未竞,东方白。”这种颠倒历史的时代终于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开始了人类新纪元。
(三)
《贺新郎 读史 》有别于其他咏史诗之处在于,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树立群众英雄史观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如何才能树立群众英雄史观问题,这就是必须正确研究历史,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辨析史实和人物。这就使此词立意不凡、意蕴深厚,并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就是《贺新郎 读史 》的思想精华所在。而要体会首词的这个思想主旨,必须把这首词放到毛泽东当时写作此词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分析认识才行。
如前文已提到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中国史学界进行多次史学问题的大讨论。有些史学家包括像郭沫若这样著名的史学家,缺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综合分析史料,因此,在一些史学论著中,仍难免出现片面性等违背历史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重复旧史书的一些理论观点。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研究历史?不仅关系到正确地认识繁复的历史现象,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大问题。也关系到正确的以史为鉴,做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大问题。对此,毛泽东极为重视。据芦荻回忆,毛泽东不止一次对他讲过这个问题:毛泽东说,“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一部史书,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同时,封建社会有一条‘为尊者讳’的伦理道德标准,皇帝或父亲的罪行,或是隐而不书,或是把责任推给臣下或他人”;“洋洋4000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产情形、生活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目的是谈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有的更被歪曲地写了进去。如农民反压迫、剥削的斗争,一律被骂成十恶不赦的‘匪’、‘贼’、‘逆’……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的”;“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像<史记.高帝纪>里,都写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又写了刘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 毛泽东十分强调读史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分析史料,辨别真伪。他针对史书上记载的“陈桥兵变”,分析说:“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 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读《宋史。秦桧传》,毛泽东指出:“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宋高宗赵构。”1957年六月,毛泽东在接见冒广生、冒舒湮父子时,曾接着冒广生谈到秦桧的话题,说:“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征明有首词:笑区区一桧何所能。逢其欲!’大可一读。”
这首《贺新郎 读史》,正是凝缩了毛泽东 这些谈话的基本思想。
(四)
毛泽东的诗词,表面看,明白如话,好读好懂。其实,他的许多诗词蕴意深广,蕴含丰富的思想哲理。只有反复吟咏,才有可能走进其诗的特有的意境,理解其深刻的要旨和理趣。《贺新郎读史》一词,就是这样一首词。
《贺新郎 读史》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独到的特点。于平易中见精深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本词是其代表。将重大的理论问题高度概括成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的语言,这是毛泽东的许多著作的特点。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词中的哲理寓于通俗的形象之中;而形象又是建立在哲理的基础之上。全诗用简明风趣的语言,纵论古今社会。形象生动,鲜明新颖同时又言浅而意深。例如,“人猿相揖别,小儿时节”“ 人世 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二句极为形象的表现了两个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本质不同, “小儿时节”很形象地说明人类的原始社会,人们能够和谐相处。进入阶级社会后,则是疆场上相互厮杀,“流遍了,郊原血。”二者相互对比映照,是何等的鲜明生动有趣,而细品又富含深刻的哲理!还有,“一 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班点点,几行陈迹。”十分形象地概括了一些死读史书的现象,其哲理的深意尽在不言之中――读史应该运用唯物辨证法的思想观点,站在社会 发展史的立场和视角,辨析史料,总结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同样 ,词中选的 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看似随手粘来,如果细品,则会发现是诗人的精心选择,每个词语都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之上。例如,分别用石头、冶铜、炼铁这些不同活动,代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形象地来指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仅构思奇巧,也很恰当准确,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常识。
《贺新郎 读史》 用词准确精当。文中提出的观点也很注意准确和恰到好处。例如,“ 人世 难逢开口笑,”句,形象地讲生活在阶级社会里的人们,激烈的阶级斗争,连绵不断的战争,不可能和谐相处。但是,“难逢”不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时期,在某一个短时间里,因种种原因,还是有暂短的相对稳定时期,不全是战争。下阙,提出了农民起义领袖是“风流人物”,但是,对帝王是否就不是“风流人物”呢?词中并没有明确否定(“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也不是对“五帝三皇”的完全否定)。相反,此前发表的《 浪淘沙 北戴河 》一词中对曹操的文治武功还是赞颂的。他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词中这些都体现了毛泽东坚持运用辨证法思想分析问题、观察社会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立场。
2022年五一前重改写
【文/张兴德,本文为作者投稿,原载 《党史博采》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