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要“批林批孔”
一
伟大领袖毛主席晚年一直挂念着他老人家身后中国会走什么道路、中国人民会不会再吃二遍苦。因此,他晚年发动过多次政治运动。从1973年底开始,毛主席曾发动过一场“批林批孔”运动。然而,对于这场运动,毛主席当时没有发表具体的阐述,以至今天我们对它的作用和意义不甚明了。
毛主席晚年发动过多次政治运动。他发动过文革,而对于文革,毛主席曾阐述过,这是为了防止党内出修正主义、出走资派,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从现实社会的体验中,也能深刻体会到文革的意义。即使在文革中曾受到过一些批判、遭受过一些挫折的老同志,看到当今社会的演变,很多人也都承认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
文革后期的1975年,毛主席还曾发动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评《水浒》”这两场专题运动。
当时,毛主席发表过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的一系列谈话和指示,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过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但还存在城乡差别、脑体差别和工资等级差别,这很容易滋生官僚特权思想;另一方面,仍在实行的“等量劳动换取等量报酬”以及工资等级制,不利于清除人们头脑中的小私有观念,而小私有观念却每日每时地滋生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毛主席指出,特权思想和小私有观念,在工人阶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党员中,都有所存在。毛主席据此提出,一方面要在实际生活中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与劳动人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另一方面要多读一些马列主义的书,弄清楚滋生修正主义的实际根源所在。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是说,《水浒》里尽是一些造反的故事,年轻人看了《水浒》,容易变得血气方刚、动不动就造反。而《三国》里尽是一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故事,老年人看了会更加圆滑、世故,而失去应有的练达和宽厚。毛主席则一反人们对《水浒》的既往认识,提出了独特、新颖的观点:“《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很明显,“评《水浒》”是一个政治隐喻,他向我们昭示的是这样几点。第一,毛主席作为毕生带领人民造反、革命的领袖,他对《水浒》演义造反故事、弘扬造反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第二,同时,他又对《水浒》中反映的造反精神不够满意,所以在毛主席看来,宣传造反精神的《水浒》不是正面的好教材,而是反面教材。第三,为什么呢?正如毛主席所说:“这支农民起义队伍领袖不好。”毛主席还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让人招安了。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儒学被历代帝王推崇,是帝王统治的精神工具,因为儒学精神就是要各个阶级成份要本分,不可僭越…换句话说就是人生来有贵贱之分,帝王将相生而高高在上。
这就是私有制下的社会秩序,也是儒学精神。
~~~~~~~
这种学术(儒学)公平吗?民主吗?自由吗?
像你这种以米人马首是瞻者夸赞儒学,跪滴真够彻底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