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筚路维艰》之二——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是历史必然

2023-05-15 1623 3
作者: 儒夫 来源: 红歌会网

(二)《实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是历史必然

  作者认为人们“在论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时,只谈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极少论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者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社会”是一种形式的固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讲,就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发展阶段,而“革命”则是这个阶段中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阶段。作者把两者割裂开来,以此来证明毛泽东要“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那么,毛泽东是放弃“革命”的外延呢还是要放弃“社会”的内涵呢?因为这个问题不说清楚,作者就很难在后面尤其在《发动继续革命》一章中说清楚其“历史本身的逻辑”。即使说毛泽东要放弃,是否就意味着新民主主义就结束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发现,现在许多做法,包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给予私人企业以合法地位,正是当年新民主主义要做的事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决策者不可能采用‘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的说法,而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改革提供依据的说法。但在一些高层官员内心,并非没有‘社会主义搞早了’的想法。”(P5页)首先,“所为现在的许多做法”不是当年要做的,只是当时社会的客观存在。其次,中国的私人企业恐应该讲是从洋务运动之后慢慢诞生起来的,大部分是以私人工场作坊的形式为主,不存在合法性的问题,满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及各路诸侯军阀都没有禁止过。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要改造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秩序”。虽然说不能用“退回”的说法,不是因为换了个说法就能改变“倒退”的本质。至于说“千篇一律的农业集体化模式”,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潜台词,是要说社会主义不能千篇一律,还是要说要搞私有制才是社会主义?是要证明“社会主义搞早了”,还是要证明赵某人说的“搞社会主义,这一点,错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是,在多种所有制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条件。”先不论这个论点是否被修正过,到1976年已完成了这个转变,又为何要从来呢?原来是“人们很快意识到,在中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行不通。”这个“人们”是什么人?但地主、资本家肯定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们那里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虽然进程很快,但也是有过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也只不过二十余年,作为人类史无前例的一个壮举,不但没有好好总结,就枉下断言,把新生事物要扼杀在了摇篮里,这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吗?共产党人的探索精神在哪里?如果现在再重提这个问题,是前个三十年行不通呢,还是后个三十年行不通?现在能搞社会主义是否也来个“退回”或也换个说法呢?还是说现在就是不能搞社会主义?这里还有一点要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没收私有财产,对资本家是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不能把加快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看成是否定私有经济,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