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省市委书记们眼中的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经历了战争考验的党的高级干部,陆续担任了全国各地的党政负责人,把工作重点转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此后,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些地方负责人,特别是省市委书记,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多,对毛泽东的教诲终生难以忘怀。正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这些省市委书记晚年的时候,每当回忆起毛泽东,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陈丕显:毛泽东称他为“小陈”
1916年出生于福建的陈丕显,1929年参加革命。1949年4月任苏南区党委书记后,出色地完成了土改和镇反的任务,工业生产大部分产品的产量成倍增长,受到毛泽东的称赞。1952年2月,陈丕显调上海工作,成为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之一,一直到1966年冬。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44次亲临上海调研指导。陈丕显晚年回忆:“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和关心上海的工作,作出过许多重要批示、指示,亲自予以指导。同时,他有更多的机会到沪视察基层、访问民主人士、主持召开党的重要会议。他光辉的思想,伟大的风范,将铭记在上海人民的心田,上海人民永远怀念毛泽东。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较多机会向他汇报工作、接受指示、参加陪同视察、出席会议,聆听他的教诲,目睹他的风采。岁月流逝,抚今忆昔,虽只是部分片断,但他留给我的教育和启迪,却是那么经久而弥新。”
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一直在考虑解放后如何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迅速开展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早日实现国家工业化。1949年3月25日进入北平次日,毛泽东第一个约见的是上海的黄炎培,恳谈经济问题,请他传递共产党的声音,“我们一定不会像斯大林那样把资本家都杀了,我们要发展民营经济,要走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路。”(黄方毅:《黄炎培与毛泽东周期率对话--忆父亲文集》第216页 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1953年开始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翼。在这个过程中,党争取到大多数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有益的配合作用,从而成功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以新的实践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独创性贡献。
◆毛泽东与陈丕显合影。
作为民族资本家最集中的上海,在对资改造中走到全国的前列。1956年1月10日,后来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正在上海的公司里上班,突然接到陈丕显的电话,要他速回家中。他匆匆赶回,陈丕显已在那里等他。陈告诉他,毛主席来上海了,要去视察申新九厂,我们马上去厂里。荣毅仁后来回忆:“我们到申九不久,毛主席坐着汽车来了。他一下车就对我说:‘我来了!’当时我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想不到在北京对他讲的那句话(荣在北京开会时见到毛泽东时说希望毛泽东到上海看看),他竟记在心上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