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

2023-07-01 1409 0
作者: 李泉霖 来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医疗水平低下,人民健康状况堪忧的国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强调“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毛泽东认为,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好全国人民的生老病死问题,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卫生工作“最大的缺点是政治少了。正因为政治少了,所以技术也管不好。党必须领导一切,领导我们的各种工作”,卫生部长的职位,“就是做领导工作、政治工作”。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发文件、写社论、教方法等方式,切实加强党对中医工作的领导,及时纠正歧视中医的社会现象和试图“消灭”中医的错误做法,部署和推动弘扬中医的战略决策,将中西医结合上升到探索新中国医学新道路的高度。

  随着党的中医政策的深入贯彻,中医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基础研究逐步夯实,临床治疗显著扩大,社会形象大幅提升,以多种形式大踏步走向世界各国,赢得世界各国民众的信赖。进入21世纪以来,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中药所发挥的显著疗效,证明了党关于发展中医事业决策的正确性,显示了毛泽东关于中西医结合思想的真理性。

  一、消除歧视中医的重重障碍,奠定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思想政策基础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传统。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传入,中国社会一些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开始动摇,中医的发展不断受到阻碍和限制。面对中医的存废之争,毛泽东始终提倡中西医团结合作,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推进中国的医学事业。然而,由于新中国建立前的一个时期中医受到多方面歧视和压制,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的发展面临重重阻力。针对医疗行政管理机构推进中医发展的慢作为,毛泽东严厉地批评说,发展中医“这项工作,卫生部没有人干,我来干”。毛泽东从社会层面消除对中医的歧视、从行业层面消除对中医的排斥、从管理层面消除对中医的限制,进而树立信赖中医的社会心理、尊重中医的职业道德和支持中医的政策体系,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构建起了推进新中国中医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

  (一)消解社会歧视心理,树立中医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新观念

  鸦片战争前后,作为近代西方先进科技组成部分的西医,伴随着贸易活动和传教活动逐渐传入中国,形成了传统中医与近代西医并存的局面,但中医的科学性遭到部分有影响的社会人士的不断质疑,尤其是深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对中医普遍持否定态度。正如毛泽东所说:“西医传到中国来以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把中医忽视了。”这部分人因其自身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中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新中国成立后较长时期内都没有得到彻底消除,轻视中医、否定中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此毛泽东给予了极其严厉的批评:“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什么都是‘舶来品’好,这是奴化思想的影响。看不起中国的东西,不尊重民族文化遗产,这是极端卑鄙恶劣的资产阶级的心理在作怪。”毛泽东将否定中医的社会心理归结为“奴化思想”“资产阶级的心理”,深刻地揭露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和恶劣作用。毛泽东站在文化文明发展的高度指出:对待中医的态度问题,是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