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歼灭战”思想、“游击战略”思想空前清晰和丰富的深化、具体化、理论化,是毛主席的创造性贡献
一、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歼灭战思想,全面用于战略部署、战役部署、战术部署,完整的、全面的、丰富的理论化、系统化,是毛泽东的对人类军事理论的重要贡献。
竟然有人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认为是恩格斯首先论述的拿破仑的首创思想贡献,只能说这种人是毫无军事常识。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中国古代的白起、成吉思汗等等军事家,都有极其丰富、长久的实践。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在孙武的《孙子兵法》就有朴素的论述。开一个有唯心主义错误的玩笑:没有军事史基本常识,非要说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拿破仑之类人创新的那种人,小心白起拿着老秦剑、成吉思汗拿着苏鲁锭,晚上找你质问来!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兵法•军形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孙子兵法•虚实篇》
可见,理论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在孙武这里就有朴素的论述。
实践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在白起、成吉思汗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这里,都有极其丰富的实践。例如成吉思汗征讨金国的时候,就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之后,金国聚集主力,在野狐岭准备和蒙军决战。野狐岭大战,成吉思汗以十万军队对抗金国四十五万大军,成吉思汗和木华黎利用敌人部署弱点,坚持“集中兵力,专打敌人中军”、“非冒死力战不可取胜”的思想,集中兵力专打金国中军,把金国精锐打的落花流水、损失惨重。
阵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 ”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帝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元史•木华黎传》
孙武提出过朴素论断,成吉思汗等做过实践,用不着他拿破仑搞什么“原创”。
毛泽东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战法无人可比贡献在于,根据新的作战实践,把这一思想更加空前的丰富化、理论化、宏观化、深刻化。
第一,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套指导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全新的完整的积极防御战略理论。
代表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战略上藐视敌人,以一敌十;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以十敌一(这也是之前没有清晰详细提出的)。全局战略上以少胜多以一敌十,局部战役战术上以多胜少以十敌一;用局部的质变积累全局的量变(这更是以前所没提到的,全局和局部、战略和战役的量变和质变关系),通过局部合理布局尤其是关键部分布局、“打倒外线去”,以及大量积累争取全局优势——这就使积极防御越出了防御作战的范畴,发展为指战争全局的理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