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要推广“枫桥经验”?
2023年是毛泽东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历经时代淬炼而不朽,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经验”陈列馆珍藏着一份批示,上面写着“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这是毛泽东1963年11月22日的亲笔批示。该批示中的“诸暨的好例子”指的是“枫桥经验”。这个经验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发动群众,通过说理斗争,制服敌人,把“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内部肃反方针推广到用来处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揭发出来的有破坏活动的地、富、反、坏分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S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83页)
◆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经验”陈列馆中,可以看到当年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的文件。
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步履维艰。周边国家暗流涌动,台湾当局鼓噪“反攻大陆”并派遣多股武装特务偷渡大陆。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极少数人出现了浮躁、不安分的心思。1963年5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集有部分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决定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5月18日,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文件。
伴随着浙江诸暨县枫桥区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试点地区,有的基层干部和少数群众认为,逮捕一批,批斗一批,矛盾上交,将很快打开局面。但这样的说法很多人不同意。最后在省委工作队开展的要文斗不要武斗的辩论后统一了思想。首先以生产队为单位,全体社员参加,对四类分子进行普遍评审。对少数不低头认罪的四类分子,以大队为单位进行斗争。但在斗争中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不打不骂,而且允许申辩。一场面对敌人的说理斗争在枫桥大地拉开帷幕。最后,枫桥区没有逮捕一个人,就制服了有违法行为的四类分子。
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中共中央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同时转发《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高潮在全国各地掀起。
毛泽东历来重视基层建设
“枫桥经验”是从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中诞生的创新经验,特别是基层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基层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对“枫桥经验”如此关注和重点推广,主要的就是看到了这一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