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民:毛泽东领导中国促进了人类进步(经济)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而作,全文共六个部分:一、引言;二、军事;三、人口;四、经济;五、政治;六、文化和意识形态。我院及昆仑策网授权分篇连载,现为第四部分“经济”,以飨读者。
四、经 济
评价不同时代先进程度的标准是什么?从经济上看,最重要的是增长率即发展速度,而不是发展水平。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技术不断进步,社会领域也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应该是不断加快的。但如果孤立地看发展水平,早期上升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也无法与后期走下坡路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比的。大英帝国在19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所反映的当时英国老百姓和贵族的生活水平来看,其当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当然远远不及现代英国。
如何评价经济增长率和发展速度?我们不能拿所谓的产值或GDP来进行比较。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其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是无法比较的。70年代初的美元与黄金是等价的,每克黄金仅相当于1.2美元 (1盎司31g=35美元),现在每克黄金相当于50美元以上(1盎司31克1700美元),同时期人民币同样贬值几十倍。我们提出,应通过关键产品的增长率来进行评价。主要关键产品应包括粮食和发电量,一方面,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化,工业化最重要的是电器化和对应的耗电量,因此,电力增长率是工业发展速度的基本标志。
1、粮食生产
很多人拿吃饭问题来否定新中国前30年,还有一些人拿大跃进和自然灾害期间人口死亡率升高来指责,这是非常荒谬的。新中国前30年的基础非常薄弱,建国时,人均寿命仅35岁,总人口仅5.4亿人;到1979年,人口已增长到9.8亿,人均寿命已增加到69岁,这反映了这30年社会的极大进步。同时这个时代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很大增长,否则无法支撑人口的增长和人均寿命的增长。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实际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加到1979年的33211万吨,增长了193.4%。而对比后30年,粮食产量到2009年增加到53940万吨,仅增长了62.4%,不到前30年的三分之一。当然,前30年由于人口增加较大,人均粮食增长较低,但仍远高于后30年。就平均增速来看,建国前30年,粮食年平均增长率是3.23%,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是15.3%;而后30年,粮食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63%,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