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正确理解毛主席“可以开私营大厂”的谈话

2024-01-07 2932 1
作者: 铁穆臻 来源: 毛思想研究公众号

  1956年,在和民建、工商联的谈话中,毛主席说: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我们保留了私营工商业职工二百五十万人(工业一百六十万,商业九十万),俄国只保留了捌玖万人。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

  有的人,抓住这里的几句话,给毛主席扣帽子,污蔑毛主席那时和资产阶级“动摇妥协”了。这样说显然是没有历史常识的,更是没有读懂原著。

  首先,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就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这种条件下,私人可以开厂。脱离了这个“如果”,脱离了国家投资困难、社会需要这个前提,然后指责毛主席“向资产阶级妥协“,那就是没读懂原著。

  其次,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基本完成,“一五”计划仅仅是初步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中国还比较落后也是事实。这种情况下,国家投资的实力和投资组织的能力,都还是极其有限的。根据这种客观的实际情况,毛主席做了两种打算:

  第一,如果国家组织能力、投资能力相对允许的条件下,就不实行新经济政策;第二,如果国家组织能力、投资能力相对困难的话,有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可能。

  毛主席向来比较谨慎,坚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做好“最困难的打算”。如果不估计最困难的状况,不顾及可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这种情况,不做充分估计和准备,那恰恰就是不负责了。所以,认真负责的毛主席坚持做实行和不实行新经济政策两手准备。

  还有人揪着“时间”不放,而且把设想当成“许诺”,以此给毛主席扣向资产阶级妥协的帽子。

  毛主席说“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注意,“可以考虑”不等同于一定实行。“可以考虑”不是板上钉钉,更不等于许诺。

  而且在后文,毛主席把条件说的更清楚了——“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长了眼睛的话,就看看——毛主席明确指出:“当然要看条件”,他更是明确指出,条件包括的是“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这种设想,这种说法,是实事求是的。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