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90年代:为什么会成为一段最残酷的历史?
提到90年代,我们能想到的是,一曲《重头再来》被各大电视台反复播放,“下岗”和“下课”贯穿于中后期,民众情绪被印成出版物火爆书市,中美贸易战断断续续进行时,《中国可以说不》成为各大书市排行榜冠军。
在这些表象背后,我们却看不清90年代的本质,哪怕它我们如此之近。
随着这些年关于大下岗的伤痕叙事不断被创作出来,我们终究才认识到,九十年代,是中国人的一个巨大伤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剧痛慢慢成了隐痛,但它从来没有真正愈合,不断折磨我们。
尤其是像《漫长的季节》这样的作品,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90年代的契机。
在那一段惨烈的历史中,整个中国社会按照新自由主义的需要进行了重组,多少人的命运因此发生了改变。
大家好,我是丰兄,今天给大家讲一讲90年代的历史。
崩溃,可以说90年代的基本常识。
首先是国企的崩溃,对于它的成员们来说,不仅失去了经济来源和福利保障,也丧失了生活的意义和未来的希望。
工人阶级的凋零,丛林社会式的厮杀,让社会重新进行了权力分配,一个个座山雕,再次来到新时代,比如沈阳的刘涌,哈尔滨的乔四,通钢的陈国君,曲婉婷的母亲张明杰。
进而是农村的崩溃,土地以极限承载力艰难地养活十几亿人,整个农村大地,几乎快到了油尽灯枯的状态,要是遇上了大病,就只能生死由命。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还需交公粮,家家户户推着小推车,把粮食运到站里去,农业税和“三提五统”,也是一笔承重的负担。
那个时代的社会的动荡程度,也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各种车匪路霸,几个人一把火药枪就敢把整个长途车的人洗劫一遍,在城市郊区,冬天清晨经常发现冻得邦硬的人头,也算不得新闻。
白宝山这种胆大心狠手黑的法外狂徒,在全国各地都有,广州的飞车党和砍手党,风驰电掣在大街小巷。
社会之乱,人人自危,一个不小心就会沦为犯罪分子的猎物,贫富分化,天公不语,弱者只能以草民的身份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社会被某种原因和某种方式进行了重组。
90年代,很多人期待着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出现所谓的“中间阶层”,于是他们把私营企业主的出现或“白领阶层”的扩大,都看作是体现这一趋势的苗头。
然而,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现实演变却兆示着另一种趋势,即没有变成北美,而是越来越像南美。
社会中开始形成一个支配着政治经济权力资源的强势精英群体,他们决定着整个国家的走向。
精英阶层的资本聚积速度相当快,有些人几年内就从几万元起家而拥有了十几亿元的资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