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瑜评《漫长的季节》|以悬疑的名义:可见的“创伤”与重返90年代

2023-05-17 2547 1
作者: 张慧瑜 来源: 保马公众号

  原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张慧瑜老师的《以悬疑的名义:可见的“创伤”与重返90年代》一文。网剧《漫长的季节》在“五一”期间爆红,该剧以交叉叙事的方式,分别从1997年、1998年、2016年三条时间线索出发,讲述了以王响、龚彪等人为主的诙谐又悬疑的生活往事。张慧瑜老师的文章《以悬疑的名义:可见的“创伤”与重返90年代》,围绕网剧《漫长的季节》,剖析90年代转型历史期城市工人所遭受的社会创伤,解析“父亲归来与儿子夭亡”的母题叙事,透过悬疑剧的形式再现历史的“创伤”。

  本文原载《北青艺评》2023年5月13日。

  以悬疑的名义:

  可见的“创伤”与重返90年代

  文 | 张慧瑜

  网剧《漫长的季节》在“五一节”期间破圈,使得“悬疑”、“东北”、“下岗工人”等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失意、失败的老男人为儿子复仇的故事为什么会打动当下的观众;“锐意改革”的90年代为什么会变成凶杀、悬疑的黑暗时光?20年前无法讲述、侦破的“旧案”为什么会一再被2010年以后的影视剧“昭雪”?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悬疑剧的名义,人们再次感受到90年代转型期城市工人所遭受的社会创伤。

  工业悬疑剧:可见的“创伤”

  《漫长的季节》在云南昆明取景拍摄,这部剧最大的标签是悬疑剧,尤其是导演辛爽曾创作过国产悬疑网剧的代表作《隐秘的角度》。这部网剧以桦林钢铁厂为背景,以十几年前的碎尸案为线索,交叉呈现2016年、1998年、1997年三个平行时空的故事,既有父辈王响、龚彪、马队组成的老人组“秘密”调查碎尸案,又有子辈王阳、沈墨等从花季青年坠落“青春残酷物语”,展现了人世沧桑、家庭变故和城市变迁。这部剧的看点不只是到剧终时才揭开“悬疑”的谜底,而是如静物写生般再现了90年代和2010年代经历市场化改革的下岗工人们的精神创痛。

  新中国以来,工人、工厂和工业成为文艺表现的核心主题,在电影领域也形成了工业题材的传统,这一方面指50年代到70年代如《桥》(1949)、《上海姑娘》(1958)等以工业建设、工人生产为核心的故事,另一方面也指80年代初期如《乔厂长上任记》(1980)、《血,总是热的》(1983)等改革题材电影,前者多以普通工人为主角,后者变成了厂长、经理等管理者的视角。90年代市场化之后国有企业遭遇困境,如电影《好汉不回头》(1996)、《生死抉择》(2000)等延续改革电影的叙事模式,从厂长、管理层的角度来“分享艰难”。新世纪之交,电视剧《大雪无痕》(2001)、《忠诚》(2001)等把工厂改制与官场反腐结合起来,形成了现实主义反腐剧的传统,这也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2017)的源头。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