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从韶山出发


图片

图片

  1

  韶山,又唤“韶山冲”,“冲”是韶山一带的方言,也可以说是韶山一带的平地区。

  这里是一条长五六公里,宽三四公里的谷地,在一百三十年前主席出生时,这里极为贫穷且极为封闭,但群山起伏,林竹繁茂,风景甚好。

  今天,这里早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向往毛泽东思想的无产者们心中无与伦比的“革命自留地”。

图片

图片

  韶山冲倚着巍峨挺拔的韶峰——南岳七十二峰之一,陡峭雄伟又气势非凡。

  相传唐虞时代,舜帝曾南巡苍梧之野,路过这里看到崇山幽谷之中、人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非常欣慰,便令乐师演奏起庄严雄浑的《韶乐》,引得“凤凰来朝”,韶山因此得名。

  一百三十年前,这里住着六百多户人家,他们当中有毛、孙、李、邹、彭、郭几姓人,但十之八九姓毛。

  毛氏家族源远流长,据《韶山毛氏二修族谱》记载: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吉州龙城。明朝洪武十三年因毛氏始祖太华公立有军功,而封官人湖南,最后定居韶山。

  自此,毛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都是勤劳厚道的农民。

  从太华公算起,毛主席是第二十代子孙。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名贻昌,号良弼,年轻时因家庭负债过多,不得不典当部分祖传田产。

  为还清债务、赎回土地,毛顺生曾当过好多年兵,回来后用积攒起来的饷银还清了债,成功赎回田产。

  毛顺生身材不高,但体格强健且个性倔强。他克勤克俭,为人精明,农闲时还做些买卖,又用赚到的钱又买了一些地,这样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富农。

  主席也由此得以在八岁时即开始读私塾。

  那时,他的私塾先生也是启蒙教师,是邹春培。

  私塾先生常穿长袍马褂,带领弟子们在牌位前磕头作揖,以示崇敬。教的是《四书》《五经》一类经书,总是摇头晃脑地拖长音调读,然后叫学生跟着念,读熟后便叫学生背。

  主席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都是从读《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开始,继而点读《论语》《孟子》和《诗经》等古典诗文。

  邹先生的教授方法也是老一套,一味地叫学生死记硬背;但是背下来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邹先生并不讲,讲也讲不清楚。

  结果,学生们对背下来的书有的完全不懂,有的似懂非懂,这样的教授方法自然令那些孩童学生生厌。

  不过,先生和家长都相信“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对这种沿袭已久的学习方法深信不疑,日以贯之。

  在私塾里,主席学习很刻苦,加上天资聪颖、记忆力强,凡是教过的功课都能很快地背诵和默写。

  一次,邹先生要给他点新课,他就对邹先生说: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