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忘毛主席
谨以本文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1927年元月,时任中央党部执行委员的毛泽东由戴述人陪同在衡山县考察农民运动,听说该县洋塘地方(今衡东县霞流乡)宰杀耕牛的事时有发生,心里很不安,决心亲自前往做工作。
一日,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气温很低。毛委员由县农协会负责人陪同来到了洋塘。在乡农会办公室里,大家围着柴蔸子火坐着,无拘无束地谈农会工作。毛委员说:“听县里的同志们介绍,你们的工作做得很不错,为了不让鸡鸭糟蹋农作物、毎户只准喂三只,这很好!”几句话说得与会的人心里热乎乎的。
停了一会儿,毛委员又说:“听说你们这里杀牛的事常有、杀了它们,你们去拉犁拖耙?!牛是农家之宝、一定要请大家做好工作,刀下留牛。”接着,毛委员介绍了外地禁杀耕牛的情况,比如湘潭城内从前有六家牛肉店,现在倒了五家,剩下一家是杀病牛和废牛的。株洲禁杀耕牛也禁得好,株洲商会冒失地杀了一头牛、农民上街问罪,除罚钱以外、还放爆竹赔礼。”毛委员还怕工作做不到家,停了几分钟,又风趣地说:“大家常说,杀牛的来生变牛。”毛委员的话拨亮了大家心里一盏灯。
乡农会秘书老杨是个机灵人,会唱皮影戏。待毛委员把话说完,他编的《莫杀耕牛歌》就唱岀了口:
“世上听我说原由,兽中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下苦力, 四时耕种未曾休。
肩负犁耙千斤重,棍鞭身上万条抽。
泥硬水深拖不动,有口难言泪双流。……”一曲唱罢,毛委员带头鼓掌,赞扬了他们当家作主的革命行动“好得很”!
自此,毛委员《禁宰耕牛》的故事很快地在洋塘地方传开了,《莫杀耕牛歌》也处处唱开了,乱杀耕牛的事还真被禁止了。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利归农会”和 “有令即行,有禁便止”。大灭了地主土豪劣绅的威风。
1970年,我参加了衡东洋塘水电站河坝工程建设,在这里当了一名工人,担负釆石场“挥旗放炮,愚公移山”和机电科电工连副连长工作。 回溯洋塘河坝水电建设走过的路,这一时期,我最深的一个感受是我们的工人很有力量。我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都能获得很高的回报。“生产长一寸,福利长一分” 是工人待遇形象的概括。“福利房、铁饭碗、铁打不变的退休金和令人羡慕的“老大哥” 地位在六七十年代达到了高峰。“六七十年代,有谁家的孩子当了工人,对全家来说都是一件极其非常荣耀的事情。
”工人,这个身份背后的东西一一意味着每月有稳定的工资,意味着署期的时候会发茶叶,白糖;冬天的时候会有煤火费。也意味着家里人可以去单位的浴室洗澡,每个月还发若干双手套和几条香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