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非毛化”的妖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人们肯定还没有忘记,曾经有个袁姓“最牛历史老师”在讲台上肆无忌惮地辱骂伟人;又有个毕姓“知名央视主持人”在饭局上用不堪入耳的羞辱性词汇诋毁伟人,激起了亿万普通民众的极大义愤,掀起了群起而攻之的声讨浪潮,使这两个自以为得意的小丑像人人叫打的过街老鼠钻到地下去了,再也不敢嚣张。但是,人们有没有想一想,这样的疯狂攻击新中国开国领袖的事情怎么会如此明目张胆地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已经六十多年的讲台和媒体上呢?究竟其背后有什么势力在鼓动和推波助澜呢?
回看历史,查阅各种媒体资料,可以发现,其实在伟人逝世后不久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股“非毛化”的思潮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思想舞台上了。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那个被称为“理论务虚会”的“精英”大聚会。这个会,由中宣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始于1979年1月9日;参会的人员都是当时理论界和宣传部门的知名学者,许多人兼有官员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可以说,都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重要人物。会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共发出了264期《简报》,刊登与会者的发言。会议原定于第二阶段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进行大会发言,但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计划变更,没有进行大会发言,“第二阶段”只进行了几天就于4月3日结束了。
发生了什么情况变化呢?
原来,邓小平一直关注着会议讨论的情况,会上发的简报他每期都看,但会议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言论,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到了令他无法容忍的程度。本来,他复出之后,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刊出后,他注意到党内、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他想通过讨论会的方式,“索性摆开来讲,免得背后讲”,达到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可是没想到这个“理论务虚会”开成这个样子。他很生气地对理论务虚会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的胡乔木说:“看理论工作务虚会的简报,越看越看不下去。”胡乔木也有同感:“这个会越开越不像样,这个也否定,那个也否定,归纳起来是五个否定,即否定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3月27日,邓小平召集理论务虚会领导小组胡耀邦、胡乔木等人谈话,针对第一阶段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现在该讲了。” 3月30日,邓小平到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长篇讲话。邓小平讲话后,原定的大会发言取消了,一些人已经写好的发言稿没用上,按他们的感觉就是——“草草收场”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