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松:再读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两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辛亥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夜,16岁的毛泽东写给父亲的诗。

  在父亲的反对声中,毛泽东默默写下了《呈父亲》这首诗。在离开家的时候,他把这首写好的诗,仔细夹在父亲的帐本里。“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激起了毛泽东忧虑国家前途,立志报国的理想,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来到离家五十多里地的“东山书院”学习,寻求真理。

  毛泽东以一篇《言志》作文,交了入学试卷。学校的校长阅卷后,大加赞赏,说:“今天我们取了一个建国才!”

  其时的东山书院,不同于一般的县立学堂。因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建功,被清政府赐封爵位二品以上的在湘乡达两千多家之众,这些人在湘乡形成了新兴的地主官僚特权阶层。东山书院就是为这些“特权”而建的。所以,里边多是富豪达贵的子弟,他们以势欺人,蔑视、嘲讽毛泽东这样的穷乡农民的孩子是“乡巴佬”,冷眼相对并回避疏远,进行孤立。

  但是,毛泽东天生无媚骨,从来不气馁,不逢迎权贵,而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斗争气魄,努力学习,刻苦为文,获得了教员们的好评和喜欢。毛泽东尤以古文、经学为优,全校仰望。“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是书院国文教员对毛泽东等作文的批语,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独异。

  而针对纨绔子弟们的轻讥,毛泽东以蛙自喻,《咏蛙》一首,托物言情来抒发博大的胸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别看现在我不如尔等,蛙儿虽小,心气不凡,也有虎势,“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尔等这些庸碌俗气之辈,只是我的春天还没有到来,权且“绿荫树下养精神”。时机一到“春来我不先开口”,看尔等“虫儿”哪个敢叫唤。

  16岁的毛泽东,面对那些豪贵子弟的冷眼,以拟人化青蛙自喻,抒发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毛泽东年龄虽小志气却大,展示了一代伟人、领袖从小就具备超人的品质。一个年仅16岁、且从未出过远门的青少年,就对其时社会的不公产生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则鸣出了超出年龄段的“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喜欢中国历史,也喜欢外国历史,还喜欢英雄人物传记。他曾借阅一个同学的《世界英杰传》。毛泽东读书认真,喜欢圈点。他还书时,因圈点太多,还对同学表示了内疚歉意。毛泽东欣赏思想独立、勇敢创造、立新开拓且同情弱者革命式的人物,他针对书中圈点的诸多人物综合性评说道:“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独立起来,要有很长的时间。但时间长不要紧。”“华盛顿经过八年艰苦战争之后,才得到胜利,建立了美国……”。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