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 毛泽东教西方与中国接轨8:推动西方国际货币制度崩溃
1944年7月,盟国在美国东北部小镇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以促进贸易发展为目的,制定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其主要条款是第八条,规定加入国有限开放货币主权,包括既要求加入国承诺不限制支付,让外币可以购买物资,从而开放本国货币主权;同时又要求对方承诺,兑换本国因贸易获得的对方货币为黄金或本国货币,从而可以自行决定,对方印钞购买本国物资的数量。虽然当年只有3个美洲国家接受该条款,到1960年时,也仅有9个国家接受协定该条款[2],西欧盟国都没有接受,但美国却通过宣传,让很多人相信该协议是国际协定,是各国都应遵守的协定。实际上是美国花费很大力气,包括通过马歇尔计划,给西欧盟国提供137亿美元援助,以及承诺军事防卫等措施,让西方各国终于在1961年同意加入,建立的西方国际货币制度。然而,该货币制度仅仅在西方正常运行了十年,就崩溃了,其根源是是毛泽东领导下中国的推动作用。
回顾历史,二战后,美国出钱出军火,让蒋介石军队屠杀中国人民,收获的好处,就是签订不平等协定,让中国成了美国间接控制的殖民地。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了800万蒋匪军,美国无法借助不平等条约占有和掠夺中国财富了。美国精英并不甘心失败,而是大肆讨论,谁丢失了中国,要重新控制中国。
新中国成立仅过了几个月,美国就发动侵朝战争,按照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后来的回忆录介绍,制定了进攻中国的计划。美军部分实施,如派飞机轰炸中国东北,但很快被打败,所领导的联合国军被消灭了225万,不得不放弃;到1961年又发动侵越战争,试图在越南建立进攻中国的桥头堡,却遭遇中国支持下越南人民的武装反抗,美国耗资巨大,直追二战开支,严重影响国内物资供应。
当时美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主要通过印钞,获得资金,使物价不断上涨,到1971年物价指数已经逐渐增加到22.185,是1933年3.27倍,但却一直保持1933年所确定的1盎司黄金为35美元的含金量,由于该协定的加入国都各自承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从而决定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美国坚持含金量不变,就必然高估美元汇率。到七十年代初,美国已经严重高估美元汇率数倍。美国借助高美元汇率,低价从欧洲盟国进口物资,还形成巨额贸易逆差,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通货膨胀。当时西方各国积累了610亿美元[3],远远超过美国政府储备的黄金。美国一直不愿响应西方盟友的要求,降低美元汇率,也不愿按照协定要求,兑现美元为黄金,而且此时也不可能满足所承诺的各国的兑换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