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全兴:“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毛泽东对奴性的批判

2022-09-05 2580 3
作者: 许全兴 来源: 思想火炬

  毛泽东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已永载史册。他的思想、理论、诗文、事业、人格和精神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丰富宝藏,需要我们站在当代的高度,以新的方法、新的视野和新的观点不断地加以发掘、提炼,使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服务。毛泽东对奴性的批判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未有人涉及的话题,而对奴性的批判又是一个极为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本文力图对毛泽东有关批判奴性的思想作一简要的概述,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也希冀对消除奴性、尤其是党内奴性有所裨益。

  一、崇尚个性,痛恶奴性

  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都受到他先辈和时代思潮的影响。毛泽东在学生时代曾崇拜过戊戌维新运动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梁启超在总结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中国积弱积贫的原因时认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医愈此病,只有靠“自由”之药。为此,梁创办《新民丛报》,发表系列文章,鼓吹新民学说,提倡自由、独立、自信、自强,大批国民性中的奴性,强调“勿为古人之奴隶”、“勿为世俗之奴隶”、“勿为境遇之奴隶”、“勿为洋人之奴隶”。1936年,毛泽东在同采访他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自己的经历时说,他对《新民丛报》“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可见对其影响非同一般。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毛泽东转向崇拜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纲常名教,反对迷信,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提倡民主,提倡科学。陈独秀指出,新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新青年要“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为消除奴性,他不遗余力地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独立之学说。他还提出:“贫民教育,当教以劳工之尊严,摆脱一切奴性。”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深受梁启超、陈独秀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崇尚个性、自由和民主,痛恶奴性。他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批写道:“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依个人而存。”“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他反对“道德律为出于神之命令”的观点,指出:“此奴隶之心理也”,“服从神何不服从己”。“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在他看来,历史上的豪杰,皆有独立心。因此他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他要“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立志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与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他认为:“中华民族,几万万人,从几千年来,都是干着奴隶的生活,只有一个非奴隶的是‘皇帝 ’。(或曰皇帝也是‘天’的奴隶)。”他又指出:两千多年的中国,以孔子思想为中心,于孔老爹,不敢说出半个“非” 字,郁郁做了两千年偶像的奴隶。整个中国,全然不准有个人自己的思想,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当时开展的解放运动,就是要破除奴隶性,求得独立、自由、民主。他说:“现在国民性惰,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要破除奴性,就要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批判精神。他说:“古今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系一些被人加着狂妄名号的狂妄人所发明创造来的。我们住在这繁复的社会,诡诈的世界,没有批评的精神,就容易会做他人的奴隶。”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