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远:学习毛泽东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英勇气概和斗争精神

2023-12-06 1815 3
作者: 徐中远 来源: 红色文化网

  毛泽东一生具有的勇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勇气概和无所畏惧的胆略、韬略和斗争策略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际革命斗争和读书学习实践过程中磨练、打造、学习、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纵观毛泽东革命斗争实践的一生,他勇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勇气概和无所畏惧的胆略、韬略和斗争策略的形成,笔者研究认为着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徐中远:学习毛泽东勇于反抗、敢于斗争的英勇气概和斗争精神

  一、受农村和农民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实际生活情境的影响

  毛泽东从小生长在半封建社会时代湖南湘潭韶山的农村。毛泽东出生时,这里的现实环境同旧中国其他闭塞而贫穷的广大乡村没有多少两样。广大贫穷农民长时期当牛做马,遭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各种旧的封建势力、走狗、奴才等张牙舞爪、欺凌农民、欺辱百姓,广大农民长年累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农民的反抗;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不公平,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地主、南霸天,哪里就有作苦力的长工、佃户;哪里有高楼饮美酒的达官贵人,哪里就有流浪在街头讨饭的乞丐;哪里有土豪劣绅,哪里就有欺辱百姓、迫害贫苦人民的行为和事件发生。这些封建社会广大农村农民所处的真实情境,毛泽东都曾耳闻目睹。对于“南霸天”、“黄世仁”、“刘文采”等这些喝人血、吃人奶的穷苦人民的死敌,毛泽东从小就与广大受剥削、受压迫民众一样恨之入骨。

  据有关史料记载:1910年4月,长沙发生饥民暴动。原因是荒年粮价飞涨,有人率全家投塘自尽。饥民们涌到巡抚衙门请愿,反而遭到枪击,当场被打死14人,被打伤的人更多。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放火烧了巡抚衙门,捣毁了外国洋行、轮船公司、税关。清政府派兵镇压,暴动的鲜血染红了浏阳门外的识字岭(二十年后,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也是在这里牺牲的),被杀者的头颅高高挂在南门外示众。

  几个卖兰花豆的湘乡小贩逃出长沙,把饥民暴动的消息传到了韶山。大家愤激地议论了好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对这件事逐渐淡忘了,只有毛泽东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觉得那些参加暴动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的,结果无辜被杀。这使他无比同情,仇恨满怀,痛心不已。几十年后,提及此事他很感慨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10页。)

  1916年6月26日,离开长沙回韶山途中,见到陆荣廷的桂军与声讨袁世凯的护国军扰乱群众的情形,便写信告诉同学萧子升。他在信中写道:“招摇道途,侧目而横睨,与诸无赖集博通衢大街,逻卒熟视不敢问”,“联手成群,猥居饭店,吃饭不偿值,无不怨之”。(《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22页。)地方军阀、黑恶势力、官府衙门等欺辱、欺压和无故枪杀穷苦人民的这些情形在乡间到处可见。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当年的现实社会中,到处可以见此类似的情形,这些不合理、不平等的社会丑恶现象,件件桩桩都还存留在毛泽东的记忆里,激励着毛泽东斗争思想的日益萌生与形成。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