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呈现的毛主席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
序言:
1961年12月,主席作词《卜算子.咏梅》。词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1年,六十八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卜算子.咏梅》之中,主席寓情怀于物,借歌颂梅花,来表达他自己所认可、坚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人格。
这首词,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一首绝唱,是精妙的古典诗词艺术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的完美融合。下面,笔者争取逐句解读主席这首词的内涵。
一、词的上阕,生动展现的是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风雨把春天送走,飞雪把春天迎来。主席教导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漫天飞雪的寒冷的冬天内部具有矛盾性。雪天虽然寒冷,但是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客观环境虽然困难、艰苦,但是也蕴含着转向成功的因素。1961年,新中国面临着极端严重的自然灾害、面临着中苏关系恶化导致的苏联逐渐撤资和逼债。虽然国内外环境空前严峻,但是毛主席坚信困难一定能克服、寒冬一定能度过、春天一定能到来。
早在1954年,主席就宣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4年,六十一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带着这样超迈古今的勇气,在三年困难时期,主席仍然吟诵“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以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畏“悬崖百丈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亲自领导全党制定“农业六十条”、迅速开展了根除“一平二调”的实践,最终在1961年成功巩固了农业集体所有制;积极对抗苏联修正主义,宁可不要外援也不搞“共同舰队”,带领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以本国农业支援工业并对苏还债,保证中国的工业化和独立自主。毛主席丝毫没有在自然灾害、苏修美帝、其他违反主席正确指示的搞“一平二调”的一线干部面前表示任何屈服,向国内外一切阻碍中国人民事业的力量展现了“犹有花枝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