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娇:毛主席是如何应对“反华大合唱”的?

2025-01-21 714 0
作者: 胡天娇 来源: 红色文化网

  毛泽东应对“反华大合唱”的战略思想

  胡天娇摘要:新中国刚成立就面临局部“反华大合唱”的外部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毛泽东对不同反华力量的性质加以分析并做出具体应对;凭借唯物辩证法与理论自信,指出“反华合唱”的实质是“小反华,大拥华”,有效促进了党内认识的统一,鼓舞了中国人民;指出化解反华力量的根本在于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警惕、预防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策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回顾毛泽东应对反华力量的战略思路,可为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提供一定启示。

  置身波诡云谲的冷战格局,新中国一度面临被毛泽东称作“反华大合唱”[1](p.246)的外部危机。面对不同性质的反华力量,毛泽东采取不同化解方案,以全球战略视野评估反华力量总体性质,辩证指出消极要素蕴藏向积极面转化的可能。毛泽东认为,破解反华力量和争取主动权的根本,在于团结一致、独立自主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下,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需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此,我向全党反复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p.83)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3]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以高度的斗争智慧处理随时可能出现和升级的外部打压和遏制。因此,回顾毛泽东应对“反华大合唱”的战略思路,可以为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提供一定历史启示。

  一、国际“反华大合唱”的紧张局势

  20世纪中叶,“反华合唱”甚嚣尘上,毛泽东在分析国际局势时将其分解为“三重声部”,分别以美国、印度与苏联为代表。[1](p.246)这一时期,反华力量几乎形成彼此呼应的态势,给新中国发展造成一定外部压力。

  新中国受到西方“自由世界”挑衅与封锁。在经济方面,美国对中国持续实行全面禁运,对中国制定的禁运物资较“苏联和东欧国家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还要多五百余种”。[4](p.401)在军事方面,新中国周围环绕数量庞大的美国军事基地,“单单在日本,美国就有八百多个军事基地”。[5](pp.15-16)1958年,毛泽东在接见柬埔寨代表团时说:“我们外部困难也很大,就是美国同我们作对,台湾、南朝鲜有美国基地,日本、菲律宾、南越、泰国也有它的基地,菲律宾、泰国还参加军事同盟。”[5](p.408)从1958年9月到1961年5月,美国不断侵犯新中国领海领空,为此,中国总计发布一百四十八次严重警告。[6]在政治方面,美国长期阻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并阻碍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1957年末,美国企图降级讨论台湾问题的中美大使级会谈,致使会谈中断,此后更在国际上散播推行“两个中国”议题,使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