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毛主席学习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共产党宣言》中,第一句话就阐明了阶级斗争是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至今一切的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文简称《分析》)是教员在1925年12月1日所作的文章,教员当时写《分析》是为了反对先锋队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忽视了农民,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重工人运动,同样忽视了农民,是左倾机会主义。
《分析》被收录在毛选第一卷第一篇,这部著作是教员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时,作为开篇之作它鲜明地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及过去中国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来学习阶级分析法。
文章第一段第一句话,教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们总说读毛选,学毛选,毛选到底该怎么读?怎么学?关键在于学习教员是怎样思考问题的,怎样解决问题的,学习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考察分析客观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革命的首要问题为什么是分清敌友而不是其他?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句话的主体——革命。
从本质上看,革命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实践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三者有机统一。对于革命实践,其主体就是被剥削阶级,实践客体是剥削阶级,实践中介是枪杆子是武装斗争。
从内容上看,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上剥削阶级因为占有生产资料在产生关系中处于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进行剥削和掠夺。与此同时,剥削阶级为了加强和巩固其在经济上的地位,必然对被剥削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而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生存摆脱剥削就不得不同剥削阶级斗争,当斗争不断加剧量变产生质变,被剥削阶级拿起手中的枪杆子、锤子、镰刀冲向剥削阶级,社会革命爆发了!
所以说,革命是进步阶级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是阶级斗争最高的形式。在阶级斗争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完成革命实践活动,首要问题是找到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的双方,找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的双方,分清进步阶级与反动阶级也就是分清敌友的问题,必须分清实践主体(朋友)、实践客体(敌人)、实践中介(斗争方式)。实践中介不必多讲,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武装斗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