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根:小资产阶级的天边宗教梦幻——简评《让世界充满爱》
小资产阶级的天边宗教梦幻——简评三乐章流行组歌《让世界充满爱》
为迎接美西国家鼓吹起来的1986国际和平年,中国大陆通俗乐坛倾情卖力打造了一首长歌,含三个乐章的组歌《让世界充满爱》。该歌由郭峰作曲,陈哲等五人作词,当时大陆百名顶红歌星联唱。它一问世,立即红遍全国传向世界,获官方民间和专家一致好评。它于2008年获中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勋章,多次成为全国重要活动曲目。光芒灼灼、红得发紫、热得发烫!
网络对此曲也颇多盛赞,我仅抄录一篇供参考:“1986年5月9日…当时最著名的112位歌星登上舞台,奉献了一场震撼乐坛的大合唱,成为中国流行歌坛纪年标志,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让人们意识到,流行音乐也可诠释新主旨,弦扬大主题,传播正能量。该曲结构清晰,歌词简炼,独唱领唱齐唱合唱并用,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憧憬。洋溢着一股新时代朝气…含义虽深,却以清新朴实旋律连接,源源不断感召力并非来自大篇雄辩,而出自亲切委婉的歌词和沉浸浓重情感的音流,处处散发着以情动人的魅力。源于歌曲呼唤团结的主旨和直抵人心的感召力,在国家许多重要时刻,其旋律都会温暖响起…郭峰和六名外国友人拍摄音乐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向世界各固传达用爱抚慰彼此创伤,用团结战胜新冠肺炎…”
此曲能获这么多欢呼喝采,自有“惊人之笔",确也不乏可取之处。少年时代我很喜欢它,经常和同伴们哼唱它,参加工作初经常教唱它,直到现在我也不全盘否定它(亲切委婉,清晰简练)。但正如宗教也有众多信徒,不乏可取处一样,一首歌好坏不体现于轰动效应,流行广而久远和粉丝数量等惑人因素,而应看其主流本质。其表达的思想主旨是否积极健康,观点立场是否正确,体现的文化是否先进,歌颂是否真实,批判是否深刻,艺术性是否感人肺腑。按这几项标准严格衡量,该曲应属差等。它表面体现了团结友爱,渴望和平,似乎很高大上。一切正义善良者,谁不渴望和平团结友爱?关键是团结谁,怎样争求和平,需要什么样的爱?是团结劳动人民,还是团结剥削者?是以斗争求和平还是幻想乞讨和平?是普天泛爱还是阶级友爱?对上述严肃政治概念和社会问题,该曲模棱两可,故意隐晦。每个心智正常、有主见者都看得出来,它真正要表达什么。尽管它没有明显反动倾向,但从歌词字里行间,从其吞吞吐吐、半抱琵琶的情态,从乐谱流出的软绵无奈,再综合创作背景,历次演唱会对象气氛,我们完全可看出其腐朽落后的思想本质、情感主流和文化方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