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教科书般的舆论反击战——皖南事变
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忌日。
周恩来,一位近乎于完美的人, 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一个不朽传奇。关于他的故事,如果面面俱到去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情报,统战,文化……那肯定几本书都不够。
谈及比较少的是他在宣传方面的成就,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军事工作。没有话语权如何争取民心?没有民心所向又如何能赢得最后胜利?
1941年,国共两党之间进行过一场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斗争最激烈的舆论战--皖南事变。
中共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传播渠道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赢了这场舆论战。
皖南事变, 中学历史课本上都有记载,当然,事件经过远不是如此简单。
本文着重分析舆论方面的斗争情况。
事变后的中共原则立场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国民党当局之命,由安徽泾县云岭向北转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第三战区顾祝同和32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7个师8万余人包围伏击。
1月17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通令》:
一,诬蔑新四军为“叛军”
二,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三,将军长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四,“通缉”副军长项英
1月18日,《中央日报》发表《抗战的纪律》,《扫荡报》发表《严肃军纪》社论,把这场血腥的反共内战说成“纪律制裁”,以混淆视听。
国军不但要攻击友军,而且舆论上不容你分辩。
在最初阶段国际媒体基本采用了“叛军”说法,国内民众除了人心惶惶之外,也无从得知真相。
中共必须组织舆论反击,皖南事变危险性在于,如果国民党顺利逃过国内外舆论谴责,它下一步进攻目标就是八路军和中共。
这场舆论战,是政治,军事,外交,宣传方面的综合斗争。
毛泽东在延安给这场斗争指明了方向。
周恩来在重庆第一线领导实施了斗争的具体工作。
舆论战要达到的目标:
一,向国内外说清皖南事变的真相,新四军不是“叛军”,这是国民党精心策划的一场陷害。
二,争取社会各阶层同情。
三,争取各地军阀保持中立。
四,说服美国,苏联,英国对蒋介石施压,逼他放弃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阴谋。
五,将何应钦等亲日派与蒋介石区分开,避免蒋介石在压力之下向日本人投降。
面对疯狂挑衅,毛泽东是不可能屈忍的,他做了最坏的打算--统一战线分裂,中共军队将单独与日军,伪军,蒋军作战。
1月29日,毛泽东以个人名义向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发送一份绝密电报(回应1月21日季米特洛夫的询问电报),主要内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