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充分展示战略雄才粟裕的谋略
粟裕是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尊敬与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卓越的战略家,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他擅长出奇策、献奇谋、用奇兵、创奇迹、建奇功,充分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高超的战略水平。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震惊全世界并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奇迹的淮海战役,本文从充分展示战略雄才粟裕睿智的谋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入手,撰写了这篇文章,旨在纪念、弘扬粟裕大将的丰功伟绩。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以其战役规模和独特震惊了全世界,引来了不少探索者,其中不泛有大国领袖拍案惊奇;而关于淮海战役的研究,国内外不少历史、军史专家学者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无论在兵力上还是装备上,是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之经典战例,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综观淮海战役,从构思、演变、实施再到大获全胜,我们认为:粟裕不仅出奇策、献奇谋、创奇迹、建奇功,而且淋漓尽致地充分展示出战略雄才粟裕睿智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卓绝的战略远见为“淮海战役”描绘诱人蓝图
“用兵之法,先谋为本”。有人说:粟裕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在战略指导上,他常常在认识上居于领先地位,先知先觉先人一步,甚至更多;在战略实践上,他又往往超越常人想象,走在最前沿且总是以最大的胜利让人为之叫绝。他卓绝的战略远见,不带有任何主观随意性和臆断性,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预见。早在1948年4月18日,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他认为:从全局来看,为了改变中原战局,进而协同全国其他各战场彻底打败蒋介石,中原和华东我军还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他坚定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进一步发展战略进攻。
为此,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城南庄召开。会议第一天,“五大书记”一起听取了粟裕的汇报。粟裕着重汇报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并详细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依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听了粟裕的汇报,当即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周恩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