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校友 五四领袖——邓中夏与廖书仓

2019-06-13 4413 0
作者: 冯资荣 来源: 红歌会网

timg (53).jpg

  廖书仓(1885-1954),字大酉,湖南永兴县唐明乡联盟村人。他与邓中夏两度成为校友,两人的求学路线亦颇为相似。他1911年毕业于郴郡六城联立中学,考入长沙广益学堂英算专修科,而后进入北大法科。邓中夏则是在廖书仓中学毕业两年后,也进入郴郡六城联立中学。他考入的是湖南高等师范学堂文史专修科,而后进入北大文科。广益学堂系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先生创办,培养了不少人才,如李立三、欧阳予倩、朱镕基等先后在该校就读。而湖南高等师范学堂是省立的,这里走出了蔡和森、舒新城、邓中夏、朱芳圃、马非百等名人志士。

  1914年的北大,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廖书仓所在的北大法政门,学生大部分都是京城的官宦子弟,一些学生甚至带着仆人或听差来校念书。他们无心读书,对学术研究更毫无兴趣,不是捧戏子,就是去逛八大胡同。师生之间弥漫着追求科举名分和出身的腐败空气。从湘南乡下来到京城,廖书仓倍感求学之艰辛,他一心向学,孜孜不倦。当时本科开设的主课有大清律例要义、法律原理学、东西各国法制比较、各国宪法、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各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等十四门课程,他门门课程都是优秀,尤其是法律原理学和民法、刑法、罗马法等课程考试,每次都是全班第一,深得法政门学长黄右昌教授的喜爱。黄右昌与廖书仓既是同龄,又同为湖南老乡,他对廖书仓寄予很大的希望,视如兄弟,照顾有加,并推荐他课外研习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和秦蕙田的《五礼通考》等书。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长北大,立即着手对北大的学风和校风实施彻底的改造,力图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最高学府。蔡元培到校视事的第一次就职讲演就开宗明义提出“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人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就在蔡先生演讲之后不久,17级的新生邓中夏入学了,他的宿舍分配在东宙斋七号,与住在东宙斋5号的廖书仓隔壁而居。两个郴郡六城联立中学毕业的学子,就这样相识了。

  蔡元培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发展策略,改革后的北大学术空气逐渐浓厚,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思考和探究真理的空间。校内学术讨论、理论研究和自由争辩的风气盛极一时,各种学术讲座接连不断,各种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廖书仓就先后加入了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学余俱乐部等团体,并在这几个团体中分别担任了文牍干事、编辑干事、执事等职务,崭露头角。而此时的邓中夏初来乍到,还埋头于钻故纸堆,非先秦诸子文不读,似乎与政治无缘。是年12月27日,入校三个月的大一新生邓中夏与大三的廖书仓等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启事,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消费公社”。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消费公社于翌年3月成立,日用品销售所在景山东街40号正式开张营业。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股份制的商业合作社。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