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波:“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被害探究

2021-08-30 3934 2
作者: 林治波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在讴歌党的伟大和辉煌之余,不禁会想起当年那些挺身立党,在白色恐怖中夙兴夜寐,筚路蓝缕,为党的生存发展而殊死奋斗,为传播马列主义真理而奔走操劳的早期共产党人。

  李大钊,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李大钊同志】

  若以传统忠烈祠而论,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忠烈祠里,名列首位的,当非李大钊莫属。

  爱国·立党·在白色恐怖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出生,河北乐亭人。他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两大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是一个早慧之人,在少年时代已然心忧天下。1907年夏天,李大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遂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就读。这是当时中国北方一所有名的学堂,总教习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进步律师江庸先生。

  【二排左四为李大钊】

  1913年冬,李大钊得天津绅士孙洪伊先生资助,东渡日本,考入江庸先生的母校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安藤彦太郎在其撰写的《架向未来之桥——早稻田大学与中国》一书中不仅展示了李大钊的成绩单,还详细整理了李大钊上学时履修的11门科目及对应的执教老师。

  【留学日本时的李大钊】

  1916年5月,李大钊回国,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1月,经时任北大文科研究院教授的章士钊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又兼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1919年7月,李大钊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大批爱国青年就是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这篇文章,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发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会。同年10月,和张国焘、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在沙滩红楼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其办公室,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又亲自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的思想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陈独秀】

  1921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聚会上海,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

查看余下9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