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顾问葛元仁
【編者按】“顧問的足跡”欄目主要是介紹為社會及為白求恩國際組織做過貢獻的顧問。在選擇到葛元仁老師的時候,大家感到了工作的難度。首先是其閱歴豐富,其次就是葛老師的大量社會活動,在選擇上受到篇幅所限,不能全部記錄下來,故只能挑選出主要的部分內容介紹給讀者。
初識葛元仁老師是在2015年白求恩國際會議(蒙特利爾)受邀名單上,因為葛老師未能到會故印象深刻。也就有了希望早日相見的沖動與願望。在後來的交往中,特別是葛元仁老師受邀加盟白求恩國際組織顧問團隊後,大家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共識,白求恩的事跡和精神不僅在中國、在加拿大,在全球都有現實的社會意義,具有更為共識的社會科學價值,也是一種國際上稀缺的積極嚮上的精神資源。葛元仁先生是我們的顧問之一,他通過自身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對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都是極好的教材和榜樣,是人生勵誌標桿。現我們通過整理,將他們的相關貢獻及背後故事記錄下來(併寫進《白求恩國際活動年度報告》“顧問的足跡”欄目中)。(責任編輯:梁科鋒)
葛元仁,男祖籍江蘇1947年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工學士高級工程師於2016年1月8日加入白求恩國際組織HNBIA任顧問組顧問
其父葛叔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測控專家,被中央軍委指定為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委員,控制委員會主任。首次核試驗成功後由國防部授予一等功,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也是我國首顆返回式人造衛星通信繫統的第一完成人,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葛元仁在家庭的良好教育下,從小就形成了與人為善,嫉惡如仇,甘當普通勞動者的思想。在父輩的影響下,他學習、工作認真負責。就讀首師大附中(原師院附中)時,就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國家少年級運動員,初高中六年連續獲得北京市教育局頒發的“操行和學習成績優良”獎狀,1966年以前三名成績高中畢業。
在學校他尊重老師,關心同學,“文革”中堅決反對“血統論”和武鬥,併為此受傷。在“巴黎公社式”的普選中以98.6%的選票被同學老師選入中學革命委員會,擔任了革委會副主任。他按照中央“復課鬧革命”的要求,積極“解放”老師,組織開展教學工作,使大部分同學回到了課堂。
1968年到山西夏縣農村插隊後,他尊重農民,拜農民為師,學會了所有農活,成為一等勞動力。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余堅持學習馬列著作,進行調查研究,掌握,了解了解放後村莊的歴史,使他能夠正確識別各類人。
為了維護農民的利益,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帶領知青們反對農村的武鬥,盡管受到了不應有的打壓,但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直到1969年7月23日發佈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佈告》,武鬥被制止後,他才在精神上獲得了解放。為此被農民群眾推選進了調查叛徒和八路軍情報員被致死的專案組。在縣裏駐村工作組的領導下,他克服種種困難,廣泛地調查,認真收集,仔細整理資料,用無可辯駁的證據,實事求是地還原了歴史本來面貌,受到了廣大群眾和上級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