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我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陈永贵经常说,我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在听到陈永贵的名字和事迹后,对他十分重视。就这样,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和普通农民出身的基层干部结下了深厚友谊。陈永贵也从一个普通农民而成长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毛泽东对一个普通农民干部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他一生中在用人方面的一个特例。
陈永贵靠自己干出来的实际成绩,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第一次听到陈永贵的名字时,用毛笔写下了陈永贵三个字
陈永贵出身贫苦。他是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之后,获得解放的,因此,他打心眼里热爱毛泽东,一心一意听毛泽东的话,跟共产党走。他当上大寨的党支部书记后,一直按照党的指示工作,而且,由于他有一定的政治头脑,组织能力强,工作上办法多,对自己要求又严格,因此,他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几乎每项工作都能够带领群众干出成绩来。中央号召农村搞合作社时,陈永贵率领大寨部分农民于1952年建立了合作社,当年就取得了丰收。最早入社的农民尝到了依靠集体力量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获得丰收的甜头。在单独的各家各户很难对付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情况下,走集体化道路,是农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1952年底,整个大寨的农户都入了初级社。1956年,中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在全国普遍试办高级社的时候,大寨成立了高级社,集体经济较之从前更强大了。作为高级社的大寨,依靠集体化后形成的经济力量和农民的生产热情,对大寨的农田进行了初步改造,连年取得丰收,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还上交给国家。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下,大寨成为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之下。陈永贵仍然担任党支部书记。
陈永贵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又能够在生产劳动中处处带头苦干,因此大寨大队的党员和群众都听他的。在他的领导下,大寨大队的生产每年都有新的发展,集体经济越来越巩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但陈永贵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带领大寨农民整修土地、建设稳产高产梯田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农业生产管理制度,同时,也总结出一套通过做思想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党支部工作经验。这些,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来说,确实是先进的。
山西省晋中地委早就注意到了大寨这个典型,把它作为全地区农业战线的模范。陈永贵也连续多年当选为劳动模范和模范党支部书记。《山西日报》也发表过关于大寨人的事迹的通讯报道。但由于山西晋中地委对大寨经验的总结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因此,大寨仅在晋中地区知名度较高。在山西全省还不算很高。到1959年,全国出现了持续跃进的高潮。但从各地情况来看,生产管理普遍较差,出现了浪费人力和物力的情况。山西省委注意到了这一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大寨的生产管理经验进入了山西省委的视野。山西省委指示,应该认真总结大寨的生产管理经验。在省委的指导下,1959年12月,中共晋中地委在大寨召开学习大寨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现场会,山西省委也派人参加了这次现场会。现场会上,晋中地委对大寨党支部工作经验和大寨农业生产管理经验进行了概括,并在全地区加以推广。山西省委认为,陈永贵的事迹和大寨党支部总结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不光对晋中一个地区有指导作用,对全省也有指导作用。于是,山西省委决定,在全省宣传陈永贵这个典型的同时,推广大寨的生产管理经验。1960年2月,山西省委批转了晋中地委关于学习陈永贵的事迹和大寨的生产管理经验的决定,号召全省农村干部学习陈永贵,学习大寨的经验。为此,《山西日报》还发表了社论《陈永贵——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这样,在60年代初,山西全省掀起了一个学习陈永贵,学习大寨大队经验的高潮,确实起到了带动全省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