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 | 毛泽东三救、五赞习仲勋
习仲勋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他年仅13岁即投身革命,21岁时就担任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刘志丹等人一起创建了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由于他一生大公无私、忠于革命、心系群众、实事求是、立场坚定,而且有着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因此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誉。但也因为他为人正直,宁折不弯,因此一生也屡遭磨难。在三次身处逆境的关键时刻,毛泽东都对他出手相救。
身处绝境时,毛泽东发出“刀下留人”的指示——一救习仲勋
1935年9月,代表党中央的一些思想极“左”分子到陕北根据地搞起了“肃反”,他们荒唐地把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定为“反革命分子”关押起来,罪名是“右倾投降”,原因是他们在争取敌军上层起义和中间力量时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在被关押审查的日子里,“ 肃反”代表们对习仲勋等人采取了逼供式的法西斯手段,强迫他们承认自己是“反革命分子”。面对审查和逼供,习仲勋据理力争,逐条驳斥,结果又被扣上了“态度恶劣”、“拒不认罪”的罪名,受到了更为残酷的审讯。由于习仲勋至死也不承认自己和刘志丹等人是“反革命分子”,得不到满意答案的“肃反”代表们决定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刘志丹和习仲勋等人。
此时,毛泽东和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来到了陕北吴起镇。在陕北根据地的墙上,毛泽东看到了很多以前贴上去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布告》,他在心里牢牢记住了“主席习仲勋”的署名。陕北根据地民众革命热情高涨、红军战斗力很强、各项工作开展得很好,这让毛泽东坚信边区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是一心一意干革命的同志。因此,当他听说刘志丹、习仲勋等人是“反革命分子”马上就要处决时非常震惊。他立即和中央其他领导商议,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义组成一个工作组,由国家保卫局局长王首道带领火速赶到瓦窑堡,要“肃反”代表立即放人。当时,“肃反”代表们已经挖好了活埋刘志丹、习仲勋等人的泥坑,毛泽东的指示若晚来4天,他们就不在人世了。
习仲勋等人被释放后,毛泽东立即派人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很快查清,所谓刘志丹、习仲勋等人的“反革命罪”都是凭空捏造。于是,毛泽东立即给他们平反。此后不久,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后会见了刘志丹、习仲勋。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习仲勋时很是惊讶,他没想到这个陕甘边区的苏维埃政府主席竟然刚满22岁。毛泽东和习仲勋进行了长谈,对习仲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鼓励他大胆工作。很快,习仲勋就担任了中共关中特委书记等职。”